中华民族有没有文化自信?肯定是有的。年文明灿烂辉煌,岁国家屹立不倒,半部论语治天下,一朝诗词满人间。这些都是我们自信的具体内容。
其实这些都狭窄了。如果真正了解了远古文明,才知道我们值得自信的地方更为深远,更为广阔,更为恢弘。老严在这里只介绍其中的三方面,也是中华文化之中的三大主题。
第一大主题便是中华民族有神的血统。
这一点不管你相信还是不相信,事实就在那里摆着,文字就在那里记载着。
根据《山海经》来推算,伏羲女娲距今最少有年。他们的儿子名叫少典。综合《山海经》《国语》《史记》等书来推断,少年的庙号是帝俊。
在《山海经》当中,帝俊至少有10个儿子。《国语·晋语》记载“少典娶有蟜氏女,生*帝、炎帝”。也就是说*帝和炎帝也是他的儿子。炎帝有多少儿子不知道,《史记》记载*帝有25个儿子,其中得姓者14人。
所谓得姓者,就是当了部落首领之后,随了部落的姓。上古时候一个部落有一个姓,姓的来历多种多样。但不管是什么来历,都是至高统治者赐予的。
《山海经》所记载的帝俊的儿子,虽然长相各不相同,但大都有同一个职位,那就是部落首领。在远古时候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伏羲女娲的后代,绝大多数都是部落首领。这个现象是从帝俊就开始的。
从帝俊一路算下来,到舜的时候已经传了九代。这都是有清晰的资料可查的。《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
老严曾经算过一笔账,九代下来,属于伏羲女娲子孙的至少有万。因为伏羲女娲的后代只能跟神结婚,所以生下来的也是神。所以这万口都是神。
夏启打破了这个传统,带头和人类结婚。而且他制定了婚姻规则,允许伏羲女娲的后代和人类结婚。这样,万个神纷纷和人类结婚,融入到了人类之中。这需要不了多长时间,最多三代五代,所有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口,就都有了神的血统。
而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口,当然就是中华民族。而且这指的是所有的中国人,而不是专指其中的某一个民族。
第二大主题,是中华文明从未断绝过。
我们平时讲中国从未亡国,这指的是从夏朝以来,虽然朝代换了一茬又一茬,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中国永远都存在。
而中华文明从未断绝,时间就更久远得多了。概括起来就是:从人类文明诞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到今天,中华文明始终延续,没有断绝过哪怕一天两天。
关于这部分的远古资料记载主要在《山海经》里。影响文明断绝的因素其实很多,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周期性的大洪水。
这种大洪水的影响可以粗略地说:如果同时具备距离海岸公里和海拔低于1千米两个条件,那必然会受到大洪水的影响。而在这个地球上,绝大多数地方都满足这两个条件。
然而中华大地有大片地方不满足这两个条件。那就是从*土高原向西,一直到*,当然还包括云贵高原以及青藏高原,这些地方要么海拔超过1千米,要么距离超过公里,要么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之所以这两个条件2选1就不会受到大洪水的灾难,因为大洪水其实是地球发生剧烈震荡,引起滔天海啸倒灌陆地而形成的。
根据国外古籍的记载,大洪水发生的时候能形成上千米高的海啸,所以海拔千米以上基本是安全的。大洪水倒灌陆地的时候肯定会受到摩擦力等的影响,会逐渐减弱,所以千公里之外是安全的。
说了这么多前提,就是要告诉大家,在人类社会发生的两次绝世大洪水,中华大地都有大量的人口活下来了。而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大多是灭绝性的。
第1次大洪水发生在距今年左右。中华大地虽然人口损失也很惨重,但毕竟中西部整个整个的部落流传了下来。但是大洪水带来的次生灾害,其实才对中华民族形成过致命的威胁。
大洪水之后的年里,东部和南部陆地积水严重。而且积水形成的堰塞湖经常都在坍塌和重新形成,因此永远波浪滔天。这些地方的人口无法恢复。
在下一个年里,陆地上的积水终于蒸干了。然而地面的植被经过上千年的浸泡之后全部死亡,因此泥土裸露。而这种状况形成狂风,把泥沙刮到空中。狂风形成一定的循环之路,在这年里几乎没有停息。
所以这段时间永远都是尘沙满天。尘沙挡住了太阳和月亮,地面昏暗而且寒冷。庄稼无法生长,人和动物也无法健康成长。这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危急存亡的时刻。
帝俊制造了10个太阳和12个月亮,让它们交替在低空运行,人工模拟太阳和月亮的环境。这种模拟非常成功,地面的植被得以恢复,动物和人类得以存续。
这一段时间不知道到底延续了多久。根据《山海经》的记载来推算,也应该是千年以上。随着地表生态逐渐恢复,旷世长风也逐渐停息。真正的太阳和月亮开始照耀大地,中华民族的祖先迎来了一次快速发展的机会。
十个太阳和12个月亮的故事至今流传。《山海经》详细讲述了他们的运行路线和班次。
在距今多年前,发生了第2次大洪水。这一次大洪水又对东部和南部造成差不多的灾难。但是这一次大洪水的延续时间没有那么长。原因很简单,当时是尧当*,他选择能人主动治理大洪水。
这就是大禹治水。从大洪水发生到治理成功,一共多年的时间。所以灾害性相对于第1次大洪水来说是成倍下降的。东部和南部的恢复也很快速。
而在第2次大洪水当中,中国之外的其他地方,又一次受到灭绝性的打击。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莫名其妙断代,都发生在这个时候。现在大家知道了,那些文明的灭绝并不是莫名其妙,而是因为大洪水。他们没有帝俊制造日月,也没有大禹治水,所以没能走过来。
中华民族跨越两次大洪水而延续,中华文明自然也就延续下来了。所以中华文明从诞生到现在,是一路贯通的。
第三大主题,就是循环论。
其实在远古时候,全球各地的文明都是掌握循环论的。但因为世界文明经过了两次大灭绝,所以在其他地方,尽管出土文物中有着其中的蛛丝马迹,但并没有从体系传下来。
在中华文明中,循环论也没有完整传下来。但是和其他地方相比,中华文明中的循环论内容要多得多。比如《易经》、《*帝内经》等,其中都有着大量的循环论内容。
循环论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这是揭示宇宙运行规律的理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五行八卦等等,其实都是循环论里的内容。比如阴阳五行,就是对整个宇宙运行方式的高度概括。
今天的所谓牛顿力学、开普勒定律、相对论等等,都只是循环论中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这个哲学中的一条具体内容。而《山海经》对大洪水的记载,《*帝内经》对人体运行的讲述,这些都是循环论应用的具体体现。
所以掌握了循环论,那就不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问题,而是一本哲学通宇宙的问题了。当然我们至今没有搞清楚循环论的全貌。但是如果要恢复循环论,或者部分恢复,给人类文明带来的进步是惊天动地的。而要实现恢复,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因为我们继承者这个哲学的最多的遗产。
以上三个主题,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都来源于中国古典的记载,没有任何一个主题或者其中的某个方面是老严编造的。老严恐怕也没有编造这些的能耐。有了这些主题,我们还不能产生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吗?
当然这篇短文讲得比较概括,比较浅一些,尤其是没有论证过程。老严花了近10年的时间钻研远古文明,除了循环论之外,其他方方面面的认识都很清楚,很深入了。要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大家可以参见老严的专栏文章。
文章专栏已经更新完毕。如果不喜欢看文章的,你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