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也多地震的国家。
说个数据吧,日本全国每年平均有一万多次地震,有感地震平均每天约有4次,五级以上的大地震在近百年中发生过多次。
这不3月16日,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又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但很奇怪的是,从各方面的画面看到,就算地震袭来,却很少会出现大面积房屋倒塌的情况。
那么为啥日本的房子抗震能力超强呢?
日本房子抗震
日本的房屋大多都为木制,不像中国都是水泥砖头砌成的。
木头做成的房子也有不少好处的,比如施工周期短,结构牢固,质量轻,抗震性能好。
为了进一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日本*府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下了很大的功夫。
比如目前日本的建筑,在抗震方面基本上分为3类。
一是耐震结构、二是制震结构、三是免震结构。
耐震,从字面上的定义来解释就是对于地震的忍耐程度。
日本是怎么做的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将墙壁和承重柱进行强化,再加入强度补充材料形成坚固的保护层,这样建筑物总体经得住震动。
一般建筑的基本形状多为方形,而日本建筑多是用三角形为基础结构。
因为三角形更为稳定,并且能在地震时,有效的分解地震的破坏力,保证即使是高层建筑也有超强的耐震能力。
另外很多日本楼房都是先盖好主体框架,然后再一层一层的施工。
这种房子就像是一个火柴盒,无论怎么摇,就算房子倒了也不会塌,大大减小了地震的死伤率。
但是木制房子肯定还是没有钢铁结构更结实,怎么办?
于是日本又发明了制震技术和免震技术。
制震很好理解,就是让建筑物在地震晃动中,集中在一个地方造成损害,但其他地方不会发生损毁。
其中一种做法是在建筑物中放置各种球体,让其吸收地震能量,确保建筑其他地方不会发生问题,比如常见的就是安装很重的阻尼器。
免震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在地面和建筑物之间加入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把震动的地面隔开,以降低振动强度,就如同在房子底下加了一个大弹簧。
此外,日本建筑在选材上也格外讲究。
像中国常见的砖头,日本建筑里面是找不到的,取而代之的是辅以轻型墙面材料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样可以使房屋的摇动频率大大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法律在建筑物抗震等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
比如日本的《建筑基准法》就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
在日本,一个建筑工程要获得开工许可,必须提交建筑抗震报告书。
普通的一座八九层公寓楼,其抗震报告书动辄厚达两三百页,建筑抗震报告书经过相关部门确认无误后,建筑才能开工。
说白了,就是只有设计符合该法的建筑才被允许建造,否则就属于违章建筑,要进行拆毁。
在每一次大地震过后,日本都会修改房屋抗震标准,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年日本大地震过后,日本*府分别于年实施《耐震改修促进法》,并于年通过《建筑基准法改正》,规定新的房屋建筑抗震标准。
对了,日本新建的房子都会有建筑公司10年的建筑保证,如果在此期间内发现倾斜,漏水,裂缝等主构造不良问题,建筑公司会负责修复,有可能还要赔偿房主一笔违约金。
感悟
在日本,地震频发,小震天天有,大震年年有,都习惯了。
年日本“3.11”大型地震及海啸发生时,距离福岛仅公里的东京震级也在7级以上,然而地震在东京市区内造成的死亡人数仅仅为7人。
那些框架结构的房子根本就没有倒,只是像牛皮筋一样晃动了一下,但就是不倒,最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的建筑物,在抗震措施这方面做的相当完善。
同时在地震预警方面,日本也做得很完善。
只要预测到有地震将要来临,地震局会提前2分钟会通过各种方式如短信、电视广播等告知全国的国民,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伤害的进一步扩大。
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始终还是那么渺小且无能为力。每当地震来临时,就像一场噩梦让人惊*难定。
地震虽然是天灾,但是可以预防的。就比如日本这样一个多地震国家,如果没有优秀的抗震技术,估计早就生存不下去了。
所以如果想知道什么样的建筑在地震中最安全,日本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