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把前面的内容作个小结。
来自尼比鲁星的阿鲁纳奇,因为他们星球出现了生态危机,需要大量的金属来修补星球。所以他们来到了地球。
他们促进了人类从动物世界分离出来。他们制造了神,用神来管理人类。
伏羲女娲就是阿鲁纳奇中的成员,他们负责的地盘大约相当于今天中国的领土。
伏羲女娲有自己的私心。他们把自己管辖的地球上的这片领土当作自己的自留地,因此留下了后代在地球上。而通过多次实验之后,他们的后代最终选择了碳水化合物躯体,和地球上的人类以及动物组成一样。
在尼比鲁星和地球的又一次相逢中,伏羲女娲离开了地球。而这一次的两星相逢,造成了惊天大海啸,形成几乎灭绝全球的特大洪水。洪水终于干了之后,所浸泡过的土地寸草不生,泥土被土吹到空中,天上尘埃密布,混沌不清……
如果有人觉得这情景似曾相识,那你一定看过《复仇者联盟》第三部的最后,以及美国电影《沙丘》。老严不知道这些电影情节是依靠什么来构思的,但这个世界的确有这样的场景,甚至在地球就有过。那就是大荒时代。
伏羲和女娲的儿子叫少典,也被后世称作帝俊。他和伏羲女娲共同生活的时间可能很长,至少有上千年。而且他也经常去地球上空的空间站。所以他掌握了大量的来自外星的科技,也就是伏羲女娲所拥有的科技。当然他也洞悉来自尼比鲁星的哲学,那就是循环论。
地球上科技的发展是漏斗型的,两头大,中间小。对中华大地来说,瓶颈出现在商周时期。当然这是后面要讲的内容。从前面我们已经讲述的内容来看,科技的继承是每况愈下的。帝俊可能完整继承了伏羲女娲的科学技术,但他主要的时间生活在地球上,对宇宙的认识没有伏羲女娲那么正切和强烈。
归结起来,帝俊继承了伏羲女娲如下几方面的科技。
首先是机器制造能力。当然还是要再强调一遍,外星科技中的机器制造和今天人类的概念是不太一样的,他们制造的智能机器,并不是靠输入的程序来指挥行动,而是依靠管理。这些机器被称作神,事实上就是一个个独立的高智能生物,包括在体型能力和身体构成方面千差万别。
其次是生物技术。当然制造机器也有一定的生物技术,但这里讲的生物技术是针对帝俊本身来说的。他和普通人一样是肉体,但是能够实现至少几千年的寿命,这是通过保留意识而更换身躯完成的。这种技术在今天只是提出了设想,但是还远远没有起步。
第三是航空航天技术。从后面的内容就可以知道,在帝俊之后,这一项技术就基本失传了。后世能用的航天设施,都是帝俊流传下来的。在离我们最近的那一次大洪水之后,地球和空间站之间就彻底失去了联系。很可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外星人的空间站离开了地球,“天”成了神话中的一个传说。
虽然比不上伏羲女娲,但是和今天的人类科技相比,帝俊所掌握的科技还是人类望尘莫及的。而到了神农氏,已经泯然众人也。他去探索地面植物的生长规律,教会人们农耕,连制造的农具也是木头的。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它根据人体的组成物质、人类的新陈代谢方式等来确定粮食,但相比于伏羲女娲和帝俊,毕竟不是同一个级别的。
具体原因可能有两种。因为神农氏是伏羲女娲制造的生物,可能伏羲女娲认为没有必要让他掌握了那些高深的知识和技术。从皇帝所掌握的技能来看,伏羲女娲也有可能把自己的技能传给了自己的后代,而不外传。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神农氏其实掌握了高科技,但是人类的接受能力远远不够,因此只能给人类留下原始的文化信息。
因为科技的容量越往后越小,所以循环理论虽然一直在流传,但是也越来越空洞。很多理论已经离生活很远,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而这些内容,随着时间的迁移,真正的含义也就渐渐被失去了。
整体来说,在大荒时代,人类的文明只能算还在萌芽。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的确存在着高科技,让今天的人类自叹弗如的高科技。因此形成一种奇特的景象,那便是人类苦苦挣扎,为了生存下去而焦头烂额。他们所生存的地方往往有野生的粮食,或者说有比较多的动物。有一些部落临河而居,方便捕鱼为食。
当然他们还要给诸神寻找食物。给诸神进现食物的过程就叫祭祀。而诸神在天地迷茫之中,却能够生活得很好。他们有可能不需要通过呼吸来生存。这些神很多是硅基生物,泥土和尘埃跟他们的身体是差不多的物质。#伏羲女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