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有网友爆料了一段江苏沛县城管“挨家挨户撕春联”的视频,引发舆论热议。该视频被爆料后,原以为热度会逐渐降低,毕竟每天都有新闻大瓜等着群众吃。谁知沛县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操作,直接又把自己送上了微博热搜,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据视频爆料者称,近日自己枣庄的家连续三天遭遇三名沛县口音的人“拜访”,并用“人高马大”来形容其体貌特征。一开始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三人敲门见没人反应,还拜访了周围邻居。爆料者称,现在自己和母亲已经“远走他乡”,不敢在家里住了。并且据爆料者透露,自己也做好了最坏打算,拍摄了一段视频给朋友,一旦自己失联的话就爆料。
这情节堪比沛县版“狂飙”,这是沛县为了文明单位、降低舆情热度专门派杀手去灭口?
看看网友的评论,也丝毫不惯着,直戳要害。面对网上山呼海啸般的负面评价,难道沛县“便衣”打算把不良留言网友都“走访个遍”?
对于爆料者的行为,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博表示,社会公众只要在拍摄执法行为时不侵犯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不阻碍城管执法人员执行公务,上传的视频不断章取义或者添加导向性文字损害执法人员形象,就不构成违法。
实际上,百姓心里都有杆秤,都是过来人,也都明白怎么回事。不就是因为创城,创城办工作人员为了街道的整齐统一,撕人家春联,结果让人拍了视频传到网上引发舆情,然后领导下指示,让人千里“平时”。不然谁愿意大半夜去敲人家门?这三位去敲门的人估计心里也很忐忑,万一又被人拍了视频火了,自己还得顶雷。
但从三人的做派来看,用**祟祟、虚张声势来形容不为过了。首先是三个人一起,这是有人取证、有人交流、有人维稳的配置,做好了软的不行来硬的?大白天你们不走访,挑晚上去,是怕白天被人看见?人家明明不开门,心照不宣的事,还去拜访他的邻居,这是敲山震虎?再就是怎么找到的这个人?是否存在滥用职权?侵犯个人隐私?
颇具讽刺的是2月14日,沛县人民*府调查情况的最后一段,欢迎广大网友的监督,试问谁还敢?不怕晚上被敲门?
文明城市的创建,大家都不陌生,一旦出现舆情事故,“一票否决”就会取消文明单位的评选。对于该项工作,沛县当地*府也很重视,但是面对舆情显然处置失当。有了错就改,挨打要立正,多么简单的事。非想着把事情压下来,派人偷摸去跟人谈话,结果又被人爆料了。眼看事件愈演愈烈,拿干活的人出来挡枪。
现在人家网络上都梳理出事件脉络了,你的调查处理情况还没对上上一个热点。面对网络舆情的最好解决方法,就是要走在舆情前面。
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这也给其它地区上了一课。现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执法人员应该适应“镜头下执法”,中央《关于全面推行行*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如果真的出现问题,有多大碗吃多少饭,量力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