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调节
你会不会曾经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人的眼睛既能看清楚远处的东西,又能看清楚近处的东西,而且可以迅速切换呢?这里就涉及到眼的调节功能。人眼的晶状体,就像一个可调节的照相机镜头,是可以变化屈光度的,使得不同距离的物体都可以刚好成像在我们的视网膜上,这个过程是通过我们的睫状肌来完成。看远的时候,眼部睫状肌处于松弛状态,悬韧带紧张,拉紧晶状体使得晶状体变扁,从而屈光力降低;
看近的时候,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眼的屈光力增强,使屈光力增加。这就是眼睛的调节。
知道了什么是调节,那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几个与调节相关的重要概念。1.调节幅度人眼所能产生最大的调节量,就称为调节幅度。一般来说,调节幅度是随着年纪的增大逐渐下降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老年人在看近处的物体感到吃力,因为这个时候眼睛的睫状肌功能已经减退了,无法产生足够的调节量。2.调节滞后与调节超前为了看清一定距离的物体,眼睛需要产生对应的调节量来聚焦光线落到视网膜上。比如,正视眼在看30cm的物体时,眼睛大概需要3.3D的调节量。但如果实际上,眼睛只产生了2D的调节量,这个时候就叫调节滞后,也就是调节量不足。反之,如果眼睛产生了4D的调节量,这就叫调节超前,也就是调节量超了。3.调节性集合人眼从看远切换到看近处的时候,不仅需要调节使得光线能聚焦到视网膜上,与此同时需要双眼内转,使观察的物体处于视轴上。眼球内转使得物体落在视轴上的过程就称为集合。但人眼并不能无限内转,当物体慢慢移近,集合的程度逐渐增加,最后集合达到极限时,两眼就放弃集合,向外转动。在放弃集合之前,两眼能保持集合的最近点,称为集合近点。除了年纪较大的老花眼,看近处时调节和集合总是是一起出现的,它们之间的比例称为调节性集合/调节比。02
调节障碍可引起各种视觉不适
有调节障碍的患者,如调节滞后、调节超前等,通常会出现视觉不适,如头痛、复视、光敏感、文字模糊等症状。近距离阅读和近距离工作更容易出现调节障碍,因为阅读距离越近,需要的调节量越大,而调节滞后也越多。此外,近视眼也更容易出现调节滞后。因为与正常人相比,近视人群的睫状肌活动性较低,调节量的保留时间较长。一项研究发现,近视眼与正视眼配戴相同矫正眼镜时,出现更明显的调节滞后。目前研究发现,高度近视患者普遍存在调节滞后的情况。高度近视眼配戴普通框架眼镜形成的视网膜图像小于近视度较低和正视眼,而且周边区域存在棱镜效应。此外,框架镜存在色差、像差和球差,更容易引起调节负担。因此,高度近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出现矫正不足的情况。这类患者往往视物模糊并伴有调节障碍。03
研究发现:ICLV4C植入术后,
眼部调节功能得到改善。
复旦大医院的眼科专家做过一项前瞻性研究,研究共纳入30例(60只眼)接受ICLV4c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结果发现:ICL植入术后,患者的调节幅度、集合近点以及调节能力明显提高,调节功能得到改善。术前近视度数越高,术后调节滞后改善越明显。文章中分析,ICL植入术后,调节刺激和调节功能增强,并显著提高视力。此外,ICL植入术可避免玻璃镜片引起的色差和像差,球差也将减小,远近立体视和高频对比敏感度也将显著增加。也就是说,ICL植入术提高视力,同时改善视网膜成像质量,是提高术后调节功能的原因。调节异常是近视眼中普遍存在的视功能障碍,特别是高度近视患者。框架镜因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加之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会加重近视患者调节异常。ICL植入术作为一种近视矫正手术,可显著改善视网膜成像质量,避免框架镜的局限,术后可改善调节功能。往期推荐??「全民为EYE」小红书体验官招募!点击领取福利!ICL晶体植入治疗近视全攻略(年版)对话名医ICL手术,达到这3条“及格线”才能做!你及格了吗?↙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开启预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