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原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超高度近视患者配戴RGP屈光矫正效果分析
TUhjnbcbe - 2021/9/14 11:02:00

GUIDE

导读

临床上把-6.00D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称为高度近视。最新很多研究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并逐年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高度近视因眼轴增长伴随的病理性改变,导致的不同程度视力损害,甚至是盲[1]。

而在高度近视的患病人群中,把近视度数超过度以上者称为超高度近视,随着近视度数的逐渐加深其发生视网膜改变的风险也逐渐增多。超高度近视常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

让我们先来做一份小调查。

如果您是超高度近视患者,或者您作为医生,正在为超高度近视患者解决屈光矫正:

带着疑问,我们先来看一个配戴RGP隐形眼镜矫正超高度近视的案例。

患者男,28岁,双眼超高度近视,之前在多处眼镜店验光配镜但始终未能有较为理想的矫正视力,因自幼双眼超高度近视学习与生活质量欠佳。曾有过短暂接触镜史,由于矫正效果及舒适度问题弃戴。

表1RGP试戴前检查

图1双眼眼底图像:双眼超高度近视豹纹状眼底改变

图2双眼角膜地形图

依据MeniconZ选片标准,首选B.C=MeanK+α,给患者试戴双眼BC:7.50试戴片。

表2RGP隐形眼镜试戴过程

RGP隐形眼镜解决超高度近视的优势

高透氧性

RGP透氧性能(DK值)可以达到以上甚至,高出一般软性隐形眼镜的透氧性数倍,长期配戴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缺氧造成的角膜损伤,安全系数高。

良好的泪液交换

该患者之前曾配戴过软性隐形眼镜,但由于屈光度数高需要长期配戴,出现了缺氧配戴不舒适的问题,RGP良好的泪液交换不断提供角膜新的氧气供给,能够满足该患者长期配戴的需求,且能够较好缓解因配戴软镜而眼睛干涩的问题。

不含水

RGP隐形眼镜几乎不含水,也不会吸收泪液中灰尘、蛋白质、微生物等代谢废物,大幅度降低角膜感染的风险,更适合长期配戴。

成像质量高

超高度近视患者常常伴随较高度数的散光,RGP隐形眼镜通过泪液填充在角膜表面形成高质量的屈光界面,可以较好的矫正角膜散光,使患者获取更好的视觉质量。

(1)与框架眼镜相比:角膜接触镜在屈光不正的光学矫正上有独特的优势,例如:视野真实、棱镜效应小、对双眼集合的影响小、无眩光、放大率小、视物真实、运动时安全方便,尤其对于高度近视,屈光度数越高以上优势就越趋于明显[2]。

(2)与软性隐形眼镜相比:高度近视角膜接触镜与高度近视的框架眼镜一样,都是中间薄边缘厚,度数越高,周边越厚。戴软性角膜接触镜,镜片会吸附泪液中的蛋白质、代谢废物等污物,镜片越厚吸收的越多,而且水分也吸收的越多。

同时,软性角膜接触镜直径大,在角膜表面几乎无活动,泪液交换差,戴软镜容易眼睛干涩不适,镜片吸收污物也更加容易引起过敏和感染等风险的存在,安全系数相对低;由于软性隐形眼镜会更贴附于角膜组织,矫正角膜散光的视力效果也欠佳[3]。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RGP隐形眼镜是解决超高度近临床方法中高安全性、高视觉质量的、经济上可接受的、理想的非手术屈光矫正方法。

订片参数分析

1.订片基弧

按照试戴基弧选择即可;验配师也尝试选择放松一档双眼7.60基弧,但活动度大,镜片定位偏下且超出角膜缘,患者异物感强烈,因此依旧选用首选7.50基弧。

2.订片直径

近视镜片边缘厚、中心薄,且屈光度越高中心范围约小;因此可在试戴基弧上订片时加大镜片直径,一是增加了镜片整体的覆盖面积,让镜片获得更好的稳定感,二是在加大镜片直径的同时,也增加镜片光学区直径,让患者视物更加稳定与清晰。

3.订片屈光度

很多验配师在目标屈光度确认方面往往把握不足,因绝大多数超高近视患者也伴随眼底病理改变,即使在足矫的情况下,矫正视力也往往不能达到正常,因此该部分患者的解决需要综合患者年龄、工作及生活需要、原始矫正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评估,给患者出具较为“合适”的订片光度,让患者在看得清晰的同时,更能看得持久。

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的光度确认过程,我总结了以下步骤:

(1)先把患者原始电脑验光结果通过“S+C/2”进行框架眼镜的屈光光度预估:

右眼:-20.00Ds/-5.25Dc×5

计算S+C/2结果:-22.50D

左眼:-21.00Ds/-4.25Dc×

计算S+C/2结果:-23.00D

(2)通过框架眼镜与隐形眼镜间的顶点距离换算,预估隐形眼镜的屈光光度;多数情况下配镜厂家有提供顶点距离换算表(查表最大到-20.00D),但由于该预估光度较高已超给出的查表范围,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顶点距离换算公式进行计算来得到预估的隐形眼镜光度:

Fe=Fc/1-dFc

(Fe:眼睛屈光度、Fc:矫正框架镜片屈光度、d:顶点间距离/单位:m)

*计算需带入符号、顶点间距离d通常计入12cm,即0.m

右眼:Fe=-22.50/1-0.×(-22.50D)=-22.50/1+0.*22.50=-22.50/1.27=-17.71D

左眼:Fe=-23.00/1-0.×(-23.00D)=-23.00/1+0.*23.00=-23.00/1.=-18D

四舍五入后,隐形眼镜预估光度右眼-17.75D、左眼-18D

(3)根据RGP试戴后镜片追加,得:

右眼:-4.00(试戴片)+(-12.75)=-16.75D

左眼:-4.00(试戴片)+(-13.75)=-17.75D

结合该患者年龄不到30岁,在试戴RGP隐形眼镜适应30分钟后、看远看近均无不适感,遂综合预估光度和试戴结果,给出如下订片参数:

病例跟踪

该病患在验配师持续跟踪两年的情况下,一直收获良好的矫正视力(复查结果双眼均0.8+)、且患者满意度特别高;在戴镜的两年里,生活上白天视力良好,视物清晰真实,夜间开车也较为正常,未感觉明显眩光,生活与工作因无需戴框架眼镜便利性大,运动不受影响。

另外之前配戴软性隐形眼镜出现的干眼状态,配戴RGP后几乎无出现。患者表示RGP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新的改变,因矫正效果良好会一直坚持配戴下去。

先来回答开篇对于超高度近视患者屈光矫正方法的选择问题:

1

传统框架眼镜为较安全的屈光矫正方式,但在解决超高度近视患者视力效果上由于近视度数过高,会引起视物严重变形、镜片厚重美观度差、矫正视力及生活便利性方面均不理想。

2

软性角膜接触镜由于可做近视光度有限,在解决超过-10D以上患者往往选择较少,即使选择配戴也会因透氧性较低、长期眼干不舒适、角结膜存感染性炎症风险较大而选择弃戴。

3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是超高度近视患者非常理想的矫正方式,患者需付出经济成本相对少,但收获的安全性和视觉效果却非常高,更容易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4

准分子激光手术由于对患者角膜厚度有较高要求,超高度近视患者手术选择较少。

5

ICL近视手术是近些年较为流行的近视手术方法,因为眼内ICL晶体植入可矫正的屈光度范围较大,被较多超高度近视患者所接受,但毕竟是手术,在确保手术安全及术后视觉质量前提下,对患者筛查也是严格的,且手术费用较为昂贵。

综上所述,对于该例患者,RGP隐形眼镜和ICL眼内屈光手术均是可以选择的屈光矫正方法。

在RGP隐形眼镜验配过程中,除验配分析中阐述的基弧、屈光度、直径等注意要点外,还有如下小注意点需要大家注意:

屈光度方面

在患者最终订片光度“清晰”与“舒适”的选择上,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上病例解决的是一位不到30岁的年轻患者,如果患者为40岁+的人,恐怕此最终给片光度就相对高,应该适度降低近视屈光度,以让患者看近舒适。

也可问询患者之前配戴框架眼镜的屈光度,在矫正视力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更多接近原有的给片光度,让患者看远看近均相对舒适。

上案例如果在回片后患者有不舒适的情况下,也应当适当降低近视屈光度,让患者更好的去适应RGP隐形眼镜的配戴,在镜片配戴适应后,未来可逐步将近视光度补偿。

因此超高度近视患者,在“清晰”与“舒适”间的平衡点选择,需要在具备一定验光处方经验基础上,更多结合患者的年龄情况、工作及生活环境需要、适应情况等信息综合考虑,给患者出具的处方看清晰得同时,更能看得舒适与持久。

试戴光度尽量接近患者屈光医院当时并无高屈光度试戴片,在追矫过程中因外加负镜光度较多需顶点距离换算而引起订片屈光度误差,解决方法一是订片时将原始综合验光预估光度与试戴结果相对比尽量吻合求得一合理订片光度,如回片后有屈光度差异可进行微调补偿;二是问询RGP镜片厂家借用高负度数屈光度试戴片(如-10.00D),在预约患者方便的情况下进行再次试戴校准订片光度。超高度近视患者的调节人眼在近视物时需要调节才能看清楚,但看清近物的调节需求在戴框架眼镜和戴接触镜时候是有差异的,近视眼配戴框架眼镜后调节需求比接触镜减少,而且这种应随近视度数增高而越明显。反过来说,近视者如果是长期配戴框架眼镜,框架镜会给患者“节省”调节,度数越高“节省”得越多,如果改用接触镜矫正,这种框架眼镜的“节省调节”作用就会突然消失,而高度近视患者常常调节力弱,这就可能会表现为看近的调节不足,而导致的患者投诉。所以给高度患者验配接触镜时要测量好患者的调节幅度,确认患者改用接触镜近距离用眼时调节足够。对调节不足的患者,要做好充分沟通,对年轻患者可做增加调节力的训练,对中老年人则适当欠矫正[4]。该病例存在不足之处是在验配之前未给患者做调节等视功能相关检查,好在患者年轻调节并无过多问题,配镜后工作生活也并无不适,今后再有解决该类型患者有必要给患者在试戴RGP镜片前做好视功能检查,尤其是高年龄患者,此对最终的订片光度的确定有指导性意义。其他事项超高近视度数患者在验配RGP后,也应备有一副框架眼镜,发烧及身体不舒适时可以戴用;按照医生指导做好RGP隐形眼镜的定期复诊和镜片护理,按规定期限更新镜片;每年争取做一次眼底检查,做好个人屈光档案及眼底资料的留存。

[1]~[4]梅颖老师《眼视光门诊视光师手册》

作者

丁翠翠

大连板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隐形眼镜事业部产品技术主管

END

编辑

隐形眼镜事业部市场部

审核

隐形眼镜事业部产品培训部赵亦楠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超高度近视患者配戴RGP屈光矫正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