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原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近视低龄化的今天,大多数家长都忽视了孩子
TUhjnbcbe - 2021/7/7 17:03:00
治疗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322694.html
现在的小学生压力真的太大了,功课又多,大宝常常做功课到十一点;我跟大宝爸都蛮重视大宝的视力问题,之前跟大家分享过的“蔡司近视防控视务所的”大宝还每天坚持打卡了,平时我也会多让大宝放松,户外活动,缓解用眼疲劳,毕竟现在近视越来越低龄化了,作为家长的我们还是一定要重视起来!这不,前几天接大宝放学的时候,跟大宝的同学妈妈——辰辰妈聊了起来,辰辰妈说辰辰上个月就戴上了近视眼镜。辰辰平时的用眼习惯不是很好,现在的小朋友不比我们那个年代,小学就开始沉迷于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辰辰就是特别喜欢玩网络游戏,一玩起来就是好几个小时。再加上一开始辰辰跟妈妈说看东西模糊的时候,辰辰妈只是觉得孩子可能用眼疲劳,并没有往近视想,结果前两个月去检查视力的时候,就被诊断出近视了。跟辰辰妈妈聊完之后,我就非常担心我家两个小屁孩的视力,赶紧约了眼科医生给孩子检查视力,还好两个小屁孩的视力没有出现问题,不过医生还是建议我要做好孩子的近视进展管理。我们家之所以这么重视孩子的视力,主要是因为近视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先不说近视之后会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就连以后孩子在职业的选择上都会有很多限制。而且近视还存在着致盲性的眼部疾病的风险,比如视网膜脱落、白内障、青光眼等等。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麻美酱也了解一番近视进展管理究竟是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家长给孩子做近视进展管理的目的,不仅可以早早了解孩子的眼球发育状况,而且对已经有近视征兆的孩子通过近视进展管理的干预,减缓孩子的近视发展速度。定期进行全面视光检查首先,我们一定要定期带孩子做视力筛查。虽然两个孩子的学校每年体检都会做视力检查,但我还是坚持医院做一次全面的视光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眼轴测量等检查,及早的了解到孩子的远视储备和眼轴长度,一旦发现孩子患有近视风险或者有其他眼部疾病,也能够尽早进行干预、治疗。可能这里就有很多妈妈产生疑问了,远视储备和眼轴是什么?这里麻美酱为大家具体讲解一下。

远视储备

其实孩子不是一生下来就看得清的,大多数新生儿都处于一种远视状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眼球发育,远视度数会逐渐消耗,接近于0,这个过程当中被消耗的远视度数,就被称为远视储备。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远视度数过快降低到0时,就马上要演变成为近视啦!(PS:通过散瞳验光的测量数据,家长可以更加准确的获知孩子眼睛的屈光度,由此判断孩子的远视储备是否充足。)

眼轴

眼轴测量也千万不能忽视,它可是跟我们的视网膜息息相关!眼轴测量是指测量眼球从前到后的长度,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也会逐渐变长。过长的眼轴会对视网膜造成牵拉,从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定期的眼轴测量不仅是为了掌握孩子眼轴发育的情况;同时还能筛查一些视网膜疾病,这一步千万不能省哦~户外活动时间不能少预防近视一定要给眼睛适当的休息时间,比如两个孩子白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我都会尽量控制在2个小时以上,有的时候大宝写作业超过半个小时了,我就会让他适当的休息,下楼踢踢球。培养正确的用眼习惯我跟大宝爸都非常注重孩子读书写字时的坐姿,比如眼睛要与书本保持一尺距离,胸前与书桌的距离为一拳;同时我们也会严格控制两个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尽量都不超1个小时,非必要绝对不使用!家长要多观察多沟通就像辰辰妈妈一样,平时也没有太在意辰辰的用眼习惯,当辰辰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时,辰辰妈妈也没有及时带孩子去进行视力检测。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多观察孩子的用眼习惯,一旦发现孩子看不清黑板的字或者远处的物体时,一医院进行视力检测!如果孩子已经近视了,除了要注意平时的用眼习惯之外,也要定期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给到正确的矫正方法。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的近视了,却不让孩子佩戴眼镜,怕佩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加深;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近视后根据医生的建议佩戴合适的眼镜能够有效的减缓和阻止近视发展,如果近视了不佩戴眼镜,反而会加速近视的发展;所以如果孩子已经近视了,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佩戴合适的眼镜哦!就如今的大环境来说,儿童视力问题不容乐观,就拿麻美酱前段时间了解到的《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的数据来说,与年底相比,疫情发生后半年上网课的原因,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1.7%,而且还在逐步走高,想想都觉得心里发怵!与此同时,很多家长在孩子的近视防控上还存有很多误区,譬如有些家长不近视,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会近视;近视之后不能戴眼镜,一戴就摘不掉了等等,可以说很少有家长能够主动积极地去了解更多眼科知识,做到在孩子没近视之前就做好预防工作。当然,守护孩子的视力健康不单单是父母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大众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视低龄化的今天,大多数家长都忽视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