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广东东莞,5岁半的男童乐乐(化名)因看东西需离得很近,总是眯着眼睛皱着眉头,被家人医院就诊。
随后的检查结果令人吃惊:孩子才5岁半,近视却有近千度!
乐乐的右眼近视度、散光度,左眼近视度、散光度,而且裸眼视力只有0.25,矫正后双眼才能看到0.3,高度近视还诱发了孩子的双眼交替外斜视15度左右。甚至,检查结果显示:乐乐的眼底照相显示已经是豹纹状眼底,容易引发严重病发症。
经询问后发现,乐乐的父母均没有近视,问题很可能出现在乐乐3岁时给他买的那个学习机上。由于过早使用学习机且每天使用时间达6个小时以上,给乐乐造成了严重的、不可逆的后果。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其实小小年纪患上高度近视的情况在如今的社会中已不少见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近视患者已高达6亿,其中,青少年的近视率更是位居世界第一。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
02.
保护孩子视力,你可以这么做:
①坚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建议每连续用眼30-40分钟,能够休息或者远眺10分钟。不在光线过亮或是过暗的环境下近距离用眼。
②保证睡眠时间
同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孩子的视力发育,不同年龄的孩子要达到相应的睡眠时间,才能保证孩子的身体达到最佳健康水平,学龄前儿童(3-5岁)每天睡眠时间应为10-13小时、小学学童(6-13岁)为9-11小时。
台湾卫生健康部门对儿童青少年视力进行的监测调查显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对比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的孩子,近视风险增加9倍。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的孩子近视比率达76.5%,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的孩子只有23.5%的患近视概率。③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家长陪伴时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避免孩子学习和娱乐活动过多使用电子产品。
④督促孩子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
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即眼与书本距离为一尺,握笔手指与笔尖距离为一寸,胸口与桌子的距离为一拳。
⑤及时就诊定期复诊
当发现孩子有近视医院就诊,并定期进行视力检查,防止加重。
⑥增加户外运动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户外活动缺乏与近视发生发展有关系,而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对近视进展有一定控制作用,并且光照可能是户外活动控制近视的关键因素。首都医科大学王宇教授指出: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让孩子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
(图片来源:摄图网)03.
随着孩子越来越早地接触电子产品,近视低龄化的趋势着实令人担忧。即使目前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说明电子产品会直接导致近视,但长时间盯着小小的电子屏幕,肯定会让眼睛疲劳、用眼过度,诱发或加速孩子近视,而这与电子教学形式的日益普及脱不开关系。
时下,我们的教育模式已不再像过去那个单一了,各类电子教育产品、线上教育类应用等等在市场上风生水起,就像前面提到的乐乐妈给孩子买的早教机,也是其中的一种。除了早教机,各类启蒙APP也是当下许多宝妈会给孩子选择的,起点君随手在APPSTORE教育品类下搜索“早教”,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启蒙APP,且下载量都不低。
我们确实感受到了线上教育相较传统教学带给我们的很多优势,比如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降低了时间空间上的成本、更加实惠也更加便捷。但我们却忘了深究:电子化的家庭早教,真的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吗?
其实,早教APP的使用在美国教育界一直广受争议,因为它和学龄儿童的教育应用产品是有显著不同的,它的对象——学龄前儿童,注意力时间更短、反应时间更长,认知能力有限,所以更需要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这对APP的设计来说要求是极高的。
当前手机市场中超过半数的教育类应用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可是却几乎没有相关研究能够佐证这些早教应用的设计是否具有教育性。(Gallaghan,M.N.,Reich,S.M.,)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育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结果显示:大多数APP都无法以学龄前儿童需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来源:TheHechingerReport)
研究人员研究了总计+个学龄前“教学性”APP,包括数学、识字等等,发现很少有APP可以根据研究显示,应如何用学习的方式来教3--5岁的孩子们。也就是说,并没有研究能证明早教APP具有真正的教学意义,而许多APP多年来一直被错误营销为“具有教育性”。
非营利性倡导组织商业免费儿童运动的执行主任JoshGolin表示:
“APP公司知道如果声称这个APP是‘教育性的’会直接增加家长们下载的机率……而所有APP都没有通过与发展心理学家一起合作来设计......所以他们根本不了解孩子在那个年龄的节奏或者应对方式。”
在这份报告的调查结果发布之后,超过名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专家签署了一份声明,警告广大消费者:在线学前教育产品可能对儿童有害,并且违背了研究所证明的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
这份研究也给我们大家提了个醒,对线上启蒙应用的筛选应当更加严格仔细,不要被所谓的“教育性”所蒙蔽。
我们的家庭教育首先要尊重并符合孩子的发展成长规律。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更需要的还是父母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