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散光常常引起弱视,常规使用柱镜矫正散光效果并不理想。RGP是世界公认矫正散光的最佳方案。本案例中散光巨大,角膜和晶状体发育异常,作者尝试用全角膜镜(最常用的一种RGP)对其进行矫正。来看看视力和视功能是否有所提升?如果矫正效果不佳,还有什么手段可以使用?
患者基本信息12岁,右眼高度散光,重度弱视,诉求:提升矫正视力。
验光情况原瞳插片
R:+3.00-7.50*5→0.2
L:-0.75/-0.25*2,裸眼视力0.8
难点分析:1.右眼散光大,RGP配适难度大;
2.矫正视力非常低,这种情况镜片光度不容易确定(因为像深巨大,难以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片或最小负片);3.高度屈光参差,很难说会有融合视和立体视。视功能的提升难度大。框架镜矫正视力提不上去,考虑换用RGP(全角膜镜A)验光。地形图地形图参数e值直径角膜厚度瞳孔眼压R
0...L0...全角膜镜:处方、随诊视力记录和眼轴变化取定制片
右眼使用RGP全角膜镜C1矫正,
R:8.0/+5.00/9.7,取片视力0.2,相比框架镜并未提升(接触镜配适要求之一就是视力必须高于框架镜),视力和舒适度不尽人意;
片上电脑验光:-3.50/-2.50*8;染色如下:
染色不理想,影响了视力和舒适度。调整镜片参数,新处方为:
R:8.1/10.2/+0.50A,取镜视力0.25↗,追加+0.50→0.25。舒适度很好,孩子喜欢戴。调片配适为:
戴镜3个月
全角膜镜戴镜视力0.3+2↗;
戴镜6个月
全角膜镜戴镜视力0.25↘。视力有所下降,测worth灯双眼不融合,这可能是视力下降的原因(弱视眼受到抑制)。右眼追加+1.00贝塔(超主点镜片),左眼平光,worth2.5米处融合。遂增加一副超主点框架镜,配合全角膜镜佩戴。
戴镜9个月
全角膜镜戴镜视力0.5↗(.9.19)。配适比刚取镜时更稳定,孩子反映很少出现不适。染色为:
戴镜时间戴镜视力眼轴定制片取片R0...42全角膜镜调片R0.25-戴镜3个月R0.3+2-戴镜6个月R0.25-戴镜9个月R0...65相隔9个月测量眼轴,可以观察到:
R眼轴变短,L眼轴增长。(左眼确实有小幅近视加深情况)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1.R出现测量误差,L眼轴确实增长了;
2.全角膜镜+超主点眼镜的矫正方式引起了眼位变化,眼位变化引起眼轴变化。双眼都出现眼位改变,但方向不一致。
R视力提升,眼轴并未增长(BCVA的提升一般伴随眼轴增长),那么这个视力提升可能因为:(1)晶状体的发育,(2)眼位的变化。
总结12岁已超过所谓的弱视最佳矫正年龄段,BCVA0.2,属于重度弱视,屈光状态是:远视、高度散光以及屈光参差。经过光学设计,采用全角膜镜和超主点眼镜的矫正方式,矫正视力得到提升,达到0.5,融合功能达到正常水平。
超过*金矫正年龄,高度屈光不正,并不代表弱视不可治。视力可以提升,视觉质量可以改善,视功能可以进步。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文章原创,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