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形容高度近视的人:
20米外六亲不认,
50米外雌雄难辨,
米外人畜不分。
曾经听到这些,觉得这形容的太夸张了吧,
但如今作为一个局中之人,觉得真是在理。
这几天在街上看见了一些似曾相识的身影,
但又不敢上前打招呼,
因为怕认错人,那可就糗大了,
所以最无奈的事情莫过于你站在我眼前,我却认不出你。
不是不认识,而是认不出,
你让我怎么办,悲哀啊!
因为近视,没有认出熟人,是不是超尴尬(︶︿︶),
默默在心里祈祷,
迎面而来的人千万不要是认识我的人
别人说我们高冷-我们不是高冷,只是有点“模糊”。
作为一个近视但又不喜欢戴眼镜的人,
眼中的世界便是
模模糊糊,朦朦胧胧,四环八绕,
一切都不是那么透彻清晰。
驾车之路
最近假期,应该很多人都在考驾照的路上,
或者驾照已到手,
那在开车学习阶段,
不带眼镜心里可没谱,
前方车辆只能看个大概轮廓,
不知道距离有多远
尤其是等红绿灯的时候,
看不清那数字,闯红灯可就糟了。
遇到复杂的红绿灯,左拐右拐直行三灯并在,
可怎么办啊?
千万不要看错了。
在你的近视眼中,他们犹如虚幻飘渺之物,
在眼镜中,它们犹如庞然大物。
等到真的驾车上路,眼镜看来是必备品,
这毕竟关系着一车人的生命啊。
我们近视属于“印象派”
众所周知,眼球的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相似。
_近视眼就是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也就有了我们朦胧虚化的世界。
而远视眼就是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也就导致了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事物,不能看见近处的事物,俗称老花眼,就是上了年纪的人眼球逐渐退化。
近说近视眼的世界拥有“印象派”的粗放之美,
只有整体感觉,
忽略局部细节,
近视的度数决定着眼中世界虚化的程度。
将我们眼中的世界展现在画本上,
说不定我们也是一代印象派大师呢。
近视的奇葩经历
物体
我曾经把一堆树皮看成了动物的尸体,这眼神,真是吓死人。
厨房
厨房做饭时远看是辣椒块,近看是葱花,如果搞错了那厨房的烟能呛死人。
点餐事
在餐馆点餐是都要再用手机过滤一遍墙上的菜单,要不然不知道有啥饭
不戴眼镜的近视眼看周遭事物
真的是一个历练眼神的活儿
近视眼不戴眼镜听力会下降,这是真的吗?
这是因为我们在交流时,除了听别人讲话,
还要通过眼睛观察他人的肢体语言,
眼神很重要
如果看不清那些辅助语言交流的信息,
就会让人产生“听不清”的感觉,
听力受影响大概就是这个原因了
如果你还想说对我说什么,
我只能说:
“你说什么,我没戴眼镜听不清......”
下面请自行想象吧!
请谨记这“四不看”,眼睛需要我们去呵护。
保护眼睛的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在闲时通过远眺、闭目养神来缓解眼睛疲劳;
少吃辛辣、油腻食品,多吃绿叶菜、胡萝卜等;
眼保健操要经常做;
室外活动很重要;
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最重要。
一?推荐阅读?一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电视台官微出品—
图/文丨孙静静李清部分来源于网络编辑丨孙静静李清
责编
郭慧
终审陈庭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这要从近视眼的成像机理说起。近视是指眼球调节静止时(使用睫状肌麻痹药品后),从远处来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提前在视网膜前聚焦成像,从而使人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可能是因为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力较强或眼轴过长而形成的。
从角膜到视网膜的眼球前后径称为眼轴长度。新生儿眼轴较短为16毫米,3岁内迅速长到19.5毫米;3岁以后每年约增加0.1毫米,一直到成年时眼轴长度平均达23.5~24毫米,之后几乎不再增长。所以,婴幼儿眼轴未充分发育,多表现为生理性远视,伴随身体的生长,眼轴逐渐变长,从远视逐渐发展为正视;少数儿童眼轴长度增加较少,就会一直呈远视状态;更多的儿童由于学习过程中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睛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持续下去可引起眼球充血、眼压增高,眼球壁弹性降低,进而眼轴变长,形成不可恢复的近视。
近视的调节
近视者戴眼镜可以矫正视力,其原理是:在近视的眼睛前面加一片凹透镜,将外面的平行光线先发散,再传入眼球,矫正了过度汇聚的光线,使得光线经过晶状体后能够被汇聚到视网膜上,于是人就感觉看清楚了。如果经过医学验光确需戴眼镜,就应该戴。这是因为,人看不清时会迫使眼球加大调节力度,眼压上升,眼外肌收缩,容易导致眼轴变长,近视加深;而且不戴眼镜看书写字,势必离书本、桌面很近,更易加深近视。
来源:十万个为什么
点开原文,你会打开科学之门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