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手术的总原理
在讲近视手术原理之前,需要说明一点:激光手术其实不能治愈近视,那这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呢?
近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屈光性近视,这种近视是由于角膜曲率异常或晶体发育异常造成的。屈光性近视较为少见。另一种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长度(轴长)延长造成的,我们称为轴性近视。轴性近视时,患者的角膜、晶体等屈光结构是正常的。
近视眼轴和正常眼轴轴性近视时,正常角膜和晶体的形成的远处物体成像仍然会落在正常视网膜的位置上,而视网膜因为巩膜向后扩张的原因已经离开了正常位置,也就是说,物象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仅能形成模糊的物象。
理论上,为了使患者的物象成像于视网膜上,我们可以采取两种类型的措施:
1、恢复巩膜的正常结构和位置
从道理上讲,这是最理想的治疗。然而,到目前为止,恢复巩膜正常结构的设想在科学上尚无法实现。恢复巩膜位置的手术也只是在探索阶段,并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措施应用于临床治疗。
2、改变角膜、晶体的屈光力——这是目前可以实现的治疗措施。
眼球结构图改变角膜、晶体屈光力的办法有三种:
①借助眼镜
通过眼镜的屈光力补充角膜、晶体的屈光力,使物象成像到视网膜上。
②改变角膜屈光力
即通过外科性手术(过去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或激光手术,改变角膜的形态和屈光力,使物象成像到视网膜上。几乎所有近视眼激光治疗的原理,都是通过改变角膜屈光形态完成的。
③更换晶体或向眼内植入补偿晶体
更换晶体的道理与白内障手术更换晶体的道理是一样的。更换晶体的缺点是人工的晶体没有正常晶体的调节能力。为了保存正常晶体的调节力优点,另一种做法是保留患者自己的晶体的同时,再向眼内植入一枚补偿人工晶体,相当于将眼镜缩小后植入到眼内。
这类手术适用于超高度近视或单眼高度近视患者。
所以,激光治疗近视的原理其实与配戴眼镜是相同的,手术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角膜的形态产生佩戴眼镜的效果。手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近视眼的眼底病变,患者在手术后仍然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及时发现和治疗近视引起的视网膜问题。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手术可以治愈近视,手术不过是矫正近视的一种方式,并不能改善眼睛存在的问题。
各项手术原理及优缺点对比目前主要的屈光手术方式包括角膜手术、眼内手术、巩膜手术三类。
由于角膜的屈光力有巨大的改变潜力,所以目前众多屈光手术都在角膜上施行,也是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的手术。
角膜手术又大致可分三大类:角膜表层手术(包括PRK、LASEK、Epi-LASIK)、角膜基质层手术(包括机械刀制瓣的LASIK、飞秒制瓣的LASIK),角膜基质微透镜摘除手术(全飞秒SMILE)。
眼内手术即人工晶体植入术,包括前房型和后房型,目前绝大部分皆为后房型(即ICL晶体植入术)。
巩膜手术主要针对是儿童病理性近视,解决儿童每年光度增加比较大,需要通过手术来控制近视度数增加较快的问题。而激光术矫正近视需要有一个条件,近视近一到两年光度基本没有变化才可以。所以暂不讨论巩膜手术。
1,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磨削术(PRK)
原理:刮除中央角膜上皮后用准分子激光照射角膜中央区,切削少量角膜组织,使之变平矫正近视。
这种手术对于度以下患者效果最好,该手术设备及操作比较简单,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但术中角膜切削致角膜神经、基质损伤,可引起角膜感觉减退,眼睛干涩不适,夜间眩光等并发症。
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原理:这种手术方法为先用刀做一个带蒂的角膜瓣,掀开后用准分子激光在暴露的角膜基质床上进行切削,切削完成再将瓣复位。与PRK相比,LASIK保留了角膜上皮层及前弹力层的完整性,因此更加符合角膜的解剖生理。可以避免或减少PRK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如雾状浑浊、屈光回退等。
术后无明显疼痛,最高可矫正的度数要看患者的角膜厚度,理论最高可矫正的近视度数达-12D(度),甚至可以更高。
目前在我国的准分子激光治疗领域,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就是LASIK。
其流程如图:
矫正度数越高,对角膜基质的切削越多。由于是激光切削,对角膜基质的切削已经可以确保准确,手术的关键是在于制作角膜瓣环节。
传统的Lasik手术是角膜刀制瓣,有着众多的问题,边缘粗糙,厚度在微米左右,厚度预测不准确等等。制瓣技术一直在更新,SBK手术即将取代普通LASIK手术,而超薄lasik的角膜瓣厚度在微米左右。飞秒激光的运用使得角膜瓣制作摆脱了角膜刀,飞秒激光制瓣,厚度的预测更加精确,也更薄(角膜瓣80微米),切削面更加光滑,有效避免角膜刀引起的医源性像差产生,后遗症更少。由于优点多多,也使得飞秒LASIK手术推广运用开。适应对象:适合18周岁以上,-度的各种近视、远视和散光。
优点:
1.恢复快速,第二天就可以正常上班或者上学。
2.术后无痛感。
三、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简称EK)
原理:EK手术一般是把角膜上皮去除,做一个角膜上皮瓣,然后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IK手术是用角膜板层刀或者飞秒激光制作一个角膜瓣,然后再角膜基质层做准分子激光切削,之后再把角膜瓣复位。就是说EK是在表面手术,IK是在基质层手术。
IK手术的主要优点是恢复很快,术后第二天就可以正常用眼,缺点是存在角膜瓣,以后受到外伤,可能会出现角膜瓣错位等问题。
EK手术的优点是更加安全,不用担心外伤导致角膜瓣移位的可能性,上皮瓣厚度为60-80微米,为高度数,角膜相对较薄的患者解决了厚度问题,也更适合本身的职业特点受到眼睛外伤的可能性比较大的人。
但缺点是破坏了角膜前弹力层,从而导致术后患者反应较重,恢复比较慢,要一周左右,而且高度近视做表面切削之后,可能会在角膜愈合过程中出现角膜的雾状混浊。
适应对象:角膜薄、度数高的患者。
四、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
原理:手术全程由飞秒激光完成,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屈光手术技术,术中直接用飞秒激光制作一个角膜基质透镜,再通过2-4mm的微小切口将透镜取出,与传统方法相比,手术更安全、微创,因术中不再制作角膜瓣,避免了做瓣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这种手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化,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角膜屈光手术模式之一。角膜生物力学性质维持良好,手术切口小避免了角膜创伤引起相差变化,和对角膜神经的损伤,也相对避免了医源性感染,治疗更安全,也可治疗许多过往被认为不能进行手术的高风险患者。
但由于高昂的开发成本与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目前仅是德国蔡司的“全飞秒”激光系统可以应用于“全飞秒”近视矫正手术中。自然,手术费用也很高昂。
优点:
角膜不易出问题,由于手术中只在角膜开个小口,术后角膜恢复快。
以上这些手术都是激光手术,应用广泛,安全性较高,但是不可逆转。
所以也有人会问到,如果不想破坏角膜,有其他手术方法吗?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个非激光手术:ICL。
五、可植入式隐形眼镜(ICL)
原理:手术方式为直接在眼内放入人工晶体,相当于在眼睛里面放入了一个隐形眼镜。因为人工晶体能矫正的度数范围较大,适用于高度近视,以及角膜厚度较薄不适宜行LASIK手术者。术后如果患者的视力发生了明显改变导致植入的ICL不再适合,可以随时取出或更换,也可以重新佩戴普通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
ICL植入手术尽管有着安全性高、手术便捷、不流血、无痛苦等诸多优点,但毕竟是眼内手术,风险相对提高,对医院、设备、手术实力等都有着高要求,收费也很贵,大概每只眼睛00到00元,双眼手术的总花费在到元左右。
优势:
1.切口小,安全性高
2.具有可逆性,必要时可以取出
综合所有来看,最贵的手术是ICL晶体植入。但是最贵并不意味着最好,ICL有着其他几种手术没有的优点,就是可逆性,但是之所以价格高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ICL是其他手术无法实现的最后选择,比如说高度近视,或是角膜厚度较薄不适宜行LASIK手术者。
所以,要根据眼睛实际情况来看,医院做术前检查,听从医师的建议,看看自己适合做什么类型的手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