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是我们最主要的感觉,是感知世界的基础,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非常重要。出生后,婴儿依靠视力来辨认母亲并与她形成情感联结;两三岁时,孩子需要依靠视力来保持平衡、学走路;到了学龄期,孩子们需要依靠视力来走路上学、读书和学习……”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
视力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人们重视的问题,我们有世界爱眼日(6月6日)、全国爱眼日(5月5日),有各种各样的宣传渠道,眼科专家讲、媒体也讲、老师也讲,要保护眼睛,眼睛太重要了,是心灵的窗户。不要离书本太近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要长时间看书,不要在强光下看书,不要在光线弱的情况下看书……为此出现了护眼灯、护眼仪、护眼尺等等各种各样的保护眼睛的措施。各种各样措施都用上了,为什么近视眼仍然越来越多?告诉您一个实情,也许您孩子的近视是您亲手造成的。不光是近视,您孩子的一切健康问题都是您亲手造成的。原罪仍然是无知。
当我们理解了眼睛看东西的原理,就会找到预防近视的绝佳途径。请记好,是理解而不是知道,知道和理解不是同一个境界,我知道我在活着,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活着,只有理解才会有感悟,才会悟到一些东西。知道是用脑记忆的过程,理解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数人知道这些知识,因为学过,但不知道学完有什么用,是因为不理解。
看东西的过程是在我们眼睛的视网膜上进行的,这一过程是一个反应,即感光色素分解成视蛋白和视*醛的过程。
这些词有些专业,没关系解释一下,视蛋白本质上是一种蛋白质,视*醛是由维生素A转变而来的,感光色素就是视网膜上用来看东西的物质。目前发现四种感光色素,分别分布在两种细胞内,其中比较清楚的是视紫红质。而感光色素的产生过程就是视*醛和视蛋白结合的过程,但不是简单的结合,感光色素被分解成视蛋白和视*醛后,视*醛要先去肝脏转化成能被再使用的视*醛,然后再回到视网膜,与视蛋白合成感光色素(图33)。当感光色素变少后,眼睛就会看不清东西,如果是在看书,您就会不自觉地将身体前倾,靠近书本。这样的眼睛自然不能长时间使用,看一会儿东西,眼就累了,再看就模糊了,为了看清楚,此时就要调动眼球周围的眼肌,通过挤压眼球,改变眼球形状来改善视力。眼肌的调动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在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不自觉地调动。早期阶段,就是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此时情况改善,因为眼球受压时间较短,凭借其自身的弹性,还可以恢复,时间一久,眼球长期受压,最后彻底变形,不再弹性回复,就到了真性近视阶段了。感光色素怎样会减少呢?毫无疑问,只有用于合成感光色素的原料少了,或促成这一反应进行的酶或辅酶少了,感光色素才会生成不足,导致视物不清,最后近视形成。生产感光色素的原料,即视蛋白和视*醛以及酶和辅酶的真正身份并不复杂、不神秘,就是营养素中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营养素缺乏才是造成近视的根本原因。
但如前所述,营养素长期慢性消耗,最受损的是肝,肝的代谢能力变弱也会影响到视力,因为肝负责把从眼的视网膜运输来的不能用的视*醛转变成可以在视网膜重新参与感光色素合成的视*醛。跟光线强、光线弱、躺着看书等等可能有一定的关系,但各种不合理的用眼都是以消耗感光色素和其它各种营养素为代价的。只要营养素充足,感光色素合成顺畅,近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而且也是可以治疗的。在生活中,营养越差的孩子近视发生得越早就是这个道理。近视发生后,积极使用营养素,假性近视很容易治愈,真性近视也会有所改善,甚至是完全恢复,因为营养素不仅会改善肝脏的功能状况、视网膜的功能状况、眼球壁的弹性,也会改善眼肌的紧张度和灵活性。然而,眼部问题和视觉障碍的现象愈发增多,有许多孩子都出现近视。相关调查显示,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尽管近视可能有遗传的原因,但近视急剧上升的背后主要还是环境因素导致,比如户外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不难理解我们为何强调要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越来越多研究证据表明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能防止近视的发生,或能延缓近视加深。而且,保持活跃有利于增强体质且促进运动和认知功能发育、心理社会健康、心血管与代谢功能、骨骼强壮,并降低远期的肥胖相关慢性病风险。
孩子们在户外可以做些什么呢?虽然各类户外活动都有保护视力的效果,但是丰富体能活动的种类、增加趣味永远不为过。
大家发挥自主创造力之余,这里列出几种活动形式,下次带孩子户外活动时,可以试一试:
快走、慢跑、跑步、滑旱冰(轮滑)……
足球、篮球、羽毛球等各种球类运动……
跳绳
在公园的锻炼器械上活动
根据世卫组织建议,儿童每天都需要充分的体育活动,时长因年龄而异。例如:
1至2岁儿童每天进行的各类体能活动应不少于分钟。
3至4岁儿童的活动时长标准与此相同,只不过中等至高等强度身体活动应占其中60分钟。
5至17岁的儿童与青少年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中等至高等强度身体活动。当然,所有活动都能在室外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