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朋友们从幼儿园就要开始防控近视啦!
正在翻看这篇文章的小朋友,你们是不是注意到,你们的爸爸妈妈、很多大哥哥大姐姐在鼻子上面架着两块透明片呢?不过这可不是值得羡慕的玩具,是为了帮助患了“近视”病的眼睛更清晰地看见世界的辅助品——“眼镜”。细心的你也许已经发现,周围很多的小伙伴也戴上了眼镜。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出发病年龄“小”的趋势,有调查发现幼儿园就已经有孩子发生近视,而小学更是近视的高发期。因而有必要将近视防控“关口”前移到幼儿园和学龄前期,避免小学时期近视的高发势态。
所以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注意保护远视储备,避免自己的眼睛近视啦!家长们更应该重视孩子在幼儿园时的视力保护,积极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幼儿园应该尽可能减少阅读相关的教育活动,定期检查孩子的视力、屈光度等。
2、从出生开始,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生长发育的呢?
小朋友们,你是否总是盼望着快快长高呢?其实眼睛也在悄悄地长大哦。
当你是一个刚刚来到世上的小宝宝的时候,眼睛也是未成熟的“眼睛宝宝”,小小的,处于远视状态。随着你一点点长大,眼球也在逐渐从小向大增长,眼屈光度数逐渐趋向于正视。这就是科学家们所说的“正视化"。
不过,眼睛的成长周期很短,经过了最初快速成长的3年后,前后长度增加约5毫米。而从3岁直到15-16岁,眼睛前后长度也仅仅增加1毫米;在你15-16岁时,眼睛基本不会再和你一起成长,它们基本已经是正常成熟大小的眼睛了。一般认为,眼轴长度每增加1毫米,眼睛的度数会朝着近视的方向进展-度。
眼睛也会有自己的成长曲线。在我国开展的“安阳儿童眼病研究"中,根据很多小学生与初中生的眼轴长度成长变化描绘了这样一幅成长曲线:
爸爸妈妈们在判断孩子视力是否正常时,一定要考虑孩子年龄因素,正常下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可简单记忆为:正常视力标准大约为年龄乘以0.2.如果孩子验光结果低于这个标准,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3、如何尽早发现孩子的眼睛是否近视?很多爸爸妈妈医院检查眼睛时,发现孩子的近视度数已经比较高,后悔莫及。所以父母和孩子要共同警惕下面一些近视的常见早期症状,出现后要及时带孩子到眼科检查。
早期症状:写作业或者看东西时眼睛贴的很近;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频繁眨眼;看远处眯眼;经常皱眉、歪头看东西。
4、一旦确诊为真性近视,还能恢复么?
从近视的发生原理来说,如果孩子已经确诊了近视,那么,在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是不可逆的!已确诊为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除小部分是由于屈光间质的曲率异常造成的,大多数是由于眼轴变长造成的“轴性近视”。就像孩子的身高不会变矮,眼轴变长了也不会再缩短。
近视的孩子可以通过拉近视物距离,起到增加注视角度,扩大视觉效果的目的,使视网膜上的物像放大,因而看近时清楚,看远时模糊。
因此,由于眼轴增长引起的轴性近视一旦发生,眼轴长度就不会减少!家长了解了这些知识,也就拥有了“火眼金睛”,能识别出真正科学有效的防控近视方法。
但是如果孩子是调节性近视(老百姓常说的“假性近视"),是可以恢复的。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假性近视的原理,就会明白为什么假性近视可以恢复:
我们的眼睛通过眼睛里面的小镜头(晶状体)变薄变厚调节折光能力的大小,达到看远看近都很清楚的目的。看远的时候,睫状肌是放松的,此时晶状体相对较薄(折光力小;看近处的时候,睫状肌是紧张的,它会把晶状体变凸(折光力增大)。我们的睫状肌就像弹簧,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使睫状肌处于持续收缩痉挛和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时候弹簧的弹性就会变差,持续处在看近的收缩状态,该看远的时候也无法放松,就使得眼睛出现了看远不清楚,看近清楚的假性近视。这时通过药物或用眼行为的改变,可以缓解睫状肌的持续紧张状态,使睫状肌得到放松。相应地假性近视也得到了缓解。但是我们不能把缓解视疲劳降低的假性近视度数,和近视可以治疗、度数可以恢复等同。
近视是可防、可控的。我们仍然需要努力控制近视,延缓近视度数的进展和眼轴长度的增长,降低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避免带来视力损害。
供稿/保健科编辑/姜丽丽健康--(免费咨询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