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学员诉苦:顾客问低度近视要不要戴眼镜,甚至验完光后家长随口而出“才两百度,不要戴眼镜,会越戴越近视……”我们只能尴尬的笑笑。说对,低度数不要戴,显然跟学到的知识是相悖的;说有近视就要戴,别人又以为我要推销眼镜似的……怎样才能把这件事说清楚呢?
幸好,我是做隐形眼镜的,立场比较中立^_^
观点一:戴眼镜越戴越近视!
这个之前讲过多次,这里就上几张权威截图敷衍一下。
观点二:低度屈光不正,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可以不戴眼镜。
这个观点还是比较普遍的,曾经一度也是我的观点。假设度近视,看1米处时,物象正好落在视网膜上,跟正视眼一样落在视网膜上,表面上看是不需要戴眼镜的,因为看得清楚,并不存在视力模糊问题。这也是这一观点的依据。
观点三:屈光不正,都需要足矫。
视力矫正有一个通用原则:远视过矫、近视欠矫、散光足矫。远视,戴眼镜是全部远视度数,比显性远视高一些,所以说“远视过矫”。近视欠矫,实际目的是说明近视不能过矫;散光,会引起视疲劳,因此要足矫,不多也不能少。
之所以要足矫,这是考虑到了视觉问题不再单单停留在“视力”层面,而是考虑到双眼视觉到联动。举个例子:
近视眼,验光-双眼-3.00D,此时裸眼看远处看不清,但看33cm处时,物象正好在视网膜上。而33cm恰好是读书、写字距离,表面上看写字、上网课是不需要戴眼镜戴,因为看得清楚嘛。但是,如果是没有近视的人,看远方是看得清楚的,看33cm处时,为了看清近处,会调用3D的调节。这里就有了很大的不同,谁对谁错呢?
千万年的进化和适应,正视眼肯定是正确的,看33cm处,调用3D调节,联动3个集合力,双眼会聚,看近清晰、舒适、成像好。
而不戴眼镜的近视眼,就很纠结,如果不动用调节,那就不会联动集合,没有双眼会聚作用,这就导致双眼融像是比较艰难的,很容易就会出现看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嗯,之所以没考上清华,肯定跟这个有关……)。这还是比较轻微的影响,长期以往,由于双眼会聚这个能力发挥的比较少,可能会发展成“外隐斜”视。这也是为何近视眼大多伴随“外隐斜”的缘故,跟视力没有及时、充分矫正是有关系的。那外隐斜有啥危害呢?轻微的,跟上面说的一样,看书持久力不够强;严重的,会导致融像困难,甚至失去立体视觉。
另外,如果不及时矫正,还会加重近视发展。这又是什么道理?上一段讲没有调节,会联动没有集合,造成外隐斜。如果有集合呢?这又会联动调节。比如还是-3.00近视,看33cm处,此时双眼自然会聚,集合,如果产生2个集合,那么联动产生2D调节力。由于青少年调节能力很强,放松缓慢,时间长了这两个D的调节力就固定,不能放松了。此时再测度数,发现变成-5.00度了(-3.00加上没有放松的2个D),造成近视加深。这也是为何很多青少年等看不见黑板再验光,发现近视已经很高的缘故。
唐剑峰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