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原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金融文学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TUhjnbcbe - 2025/8/14 9:28:00
王家怀治疗皮肤病怎么样 http://www.sjqbdf.com/

金融文学

今天是7月7日,小暑节。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度。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不是大热。紧接着是大暑,才是最炎热的时候。民间谚语:“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进入伏天,所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处在小暑及处暑之间,是气温最高而且又潮湿闷热的时候。

这个时间段,是中国多地雷雨天气最多的时候。

小暑的物候现象是: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如鸷。就是说,这个时期所有的风都是热风,没有一絲凉意;蟋蟀热得无处躲藏,从野地跑到屋里,躲在墙角;老鹰嫌地面温度太高,而到高空盘旋。

俗话讲:“该热不热,五谷不接。”这个时期,阳光强烈,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特别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小暑节的民间传说故事很多,我最喜欢的,也是最贴切题的故事“伏日祭拜”。伏日祭拜远在秦代就见编目。古籍记载,小暑节主要是祭祀炎帝和黄帝。

炎帝、黄帝是中国远古时候部落首领,并称中华始祖。他们带领中国原始人类,种谷麻、解饥寒,制木弓、威天下,制陶器、改生活,作五琴、乐民众,尝百草、治病疾。在中国古神话传说中是人也是神。传说中炎帝、黄帝叫太阳发出充足的光和热,使五谷杂粮最好地生长发育,让人们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们,便在最火热的时候怀念他们,祭拜他们。这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小暑节,流传千古经典诗文很多,都写得很好,我最喜欢的是金代中期文学家庞铸的诗《喜夏》: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妳以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金朝在中国历史上时间不长,留下的经典作品很少。《金史》记载:庞铸是北京大兴人,家世显贵,风流才子,为时辈所重。明昌五年进士,南渡后为翰林待制,迁户部侍郎。他留下的作品还算清新脱俗,岀类拔萃。这首《喜夏》诗就写得别具一格,令人欣喜。

小暑天气,虽然炎热难耐,但我一点也不畏惧。且看我深居简出,归藏山林。拥抱着“竹夫人”,头枕着凉石头,把经书拿到厅堂来读,太热了,书本也可以当扇子忽搧几下,惬意爽快。茂密的竹林里,小鸟叫声不停,雨声淅沥,送来了荷花的清香。我最喜欢傍晚,穿着木拖鞋在厢房外的竹林和荷花池旁散步纳凉。

青奴,即“竹夫人”,古人纳凉的工具,细竹编织,中空有孔,伴如夫人,可相拥而眠。

古时候贵族们纳凉也都是借助自然,竹席凉枕一把蒲扇,自然而然,情趣无限!

黄妳,亦称“黄奶“,是经书的别名。

现在一到夏天,温度超35度,人们就大呼小叫,空调一直吹,冰箱一直转。殊不知,高科技的无限制使用,已经使大自然陷入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恶性循环的怪圈。

全球变暖,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地球周期性的公转轨迹转动,太阳活动频繁,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火山暴发等等。

人为因素,人类近一个世纪以来,为了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使用了大量的矿物原料,如:煤炭、石油、天燃气、电、核等污染能源的过度开采使用,工业发展排放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增加,这都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就拿夏天家家户户用的空调为例,冷气留在屋里,热气排在外边,气温焉能不持续升高。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海啸、台风、干旱、洪水,病虫害,无名传染病源增多等等自然灾害。有人说:“人类正大步行走在自我毁灭的康庄大道上。”这话看似危言耸听,其实也有一定道理。

今天小暑,炎炎夏日,我们也危言耸听一下。要前进,也向古人学习,向自然要凉爽,千万不要人为破坏自然,作茧自缚。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节能减排,从我做起,能不用空调就不用空调,能骑自行车,就不要开汽车……保护绿色,保护湿地,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小暑节气,祝各位亲们暑安吉祥!

一一年7月7日写于南阳公寓。

作者简介:

张天星,笔名:实磊。中国农业发展銀行总行干部,现已退休。在职和退休后均喜好文学写作,已出版散文诗歌小说合集两本。现为中国金融作协会员。

内容来源:金融作协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融文学小暑大暑上蒸下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