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原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范仲淹鲜为人知的一首绝句,虽为即兴之作,
TUhjnbcbe - 2025/6/23 16:26: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6417_0.shtml
古代士大夫从小刻苦学习,渴望将来可以扬名立身,并报效国家。比如杜甫少年时就提出致君尧舜、淳朴民风,王安石年轻时也希望移风易俗、强国富民。虽然后期梦想与现实差距较大,但诗人们的出发点都值得肯定。每个人虽然出身不同、能力各异,但个人的幸福感增强了,整体的凝聚力也会提高,也可以为社会多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北宋的一位诗人在一次旅途中就感悟到这一点,下面分享范仲淹鲜为人知的一首绝句,虽为即兴之作,却令人倍感温馨。赴桐庐郡淮上遇风宋代:范仲淹一棹危于叶,傍观亦损神。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因为父亲很早就去世,2岁时随母亲改嫁。不过穷人家的孩子懂事也早,不仅学习刻苦,而且还体察入微。后来不仅成为一位充满智慧的文人君子,而且在他镇守边关时,西夏军队都称他胸中有数万精兵。范仲淹时有寄托怀抱、以及讽寓世态之作,文情都很质朴。范仲淹曾于北宋景佑元年得罪了仁宗皇帝,于是被贬、出守睦洲(即桐庐县)。当时他携带妻儿,由颖淮而下,经过几重江河,终于到达桐庐。这首诗就是描写他在途中亲眼所见,并记录了当时的感怀。诗人经过淮河时,正值恶劣天气,江面上乌云压顶,狂风呼啸着掠过水面,掀起了滔天巨浪;一阵电闪雷鸣之后,紧接着就是倾盆大雨。诗人虽然乘坐的是一条大船,但船身也在不停地晃动,船家丝毫不敢大意,一直全神贯注地驾驶,而有的乘客们因为架不住剧烈的颠簸,已经快要呕吐了。范仲淹也用双手紧紧地抓住船舷,身体却随着船身上下抖动。诗人虽然水性不好,却并没有慌张,反而劝告同行者不要紧张。忽然,范仲淹发现离他不远处有一条小船,正在惊涛骇浪之中飘忽不定,比一片树叶还要危险。大船上的其他乘客也都注意到了这片小船,纷纷为船家捏了一把汗。到底小船是否化险为夷,诗人没有继续往下写,却转而抒发自己的感怀。范仲淹在风浪中自勉,日后到了平地,不要忘了那些身处险境之人。一个“忽”字,点明了诗人上利国家,下藩吾身的思想。一个“险”字,又与首句的“危”字遥相呼应,诗人由己及人,意蕴深远,更彰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纵览范仲淹的这首绝句,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全文就像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先写风浪中的一棹,就像漂浮在水中一片叶子,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然后再写旁观者的感受,“伤神”二字,传达出诗人的担心和畏惧,也令读者感到惊心动魄。而后两句既展现了诗人的兼济加泽之仁心,又升华了诗歌的主题。无论这首小船的主人是渔民还是商人,生活都不容易,经常要冒着风险与各种困难抗争。诗人非常同情他们,更由这些个体延伸到整个国家和民族。诗人也许只是记录霎那间的灵感,却令人感到非常温馨。如今天下,世事纷纭,甚至危机四伏,如果人人都有这样兼济天下的仁爱之心,没有什么对手不能战胜,也没有什么难题不可突破!
1
查看完整版本: 范仲淹鲜为人知的一首绝句,虽为即兴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