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原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日本黑道兴衰史起源于村族制度,兴盛于武士
TUhjnbcbe - 2025/6/10 18:00:00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众所周知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承认黑社会合法的国家,这一点始终为世界上主流舆论所不能理解。

事实上这其中的理解有一定的误区,在日本的法制中指的是:商会、老乡会等民间协会是合法的,而日本的黑社会大部分都会以“XX建筑会社”、“XX娱乐会社”进行注册,而如果有证据证明所从事活动为非法,一样要受到法律制裁。

在年日本都道府所实施的《暴力团对策法》中:

视暴力团规模、犯罪经历在符合该法律的必要条件下,对暴力团进行“指定”,以便加强管制和监管。

这种“指定”其实是一种黑名单,全日本的黑道成员有9成在名单上,这些成员一言一行,从银行业务到通信业务都要受到监管,甚至无法进入面向大众开业的温泉。

所以,流传甚广的“合法”,只是指注册,而不是行为。当被当做暴力团“指定”后,其实是进入了与主流社会分开的监管与区别对待。

起源:村族保卫

日本黑帮在日语中被称为“雅库扎(Yakuza)”,这个名词来源于日本的一种类似于21点的赌博游戏,三个字分别为8、9、3,该游戏的玩法最大的点数是19,而8、9、3加起来则是20,也就是没用的点数。

由此引申,雅库扎的意思就是对社会无用与格格不入的人。

雅库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的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叫“狂徒”的人,他们没有合适的谋生手段,唯有一把武士刀,三五结群,有的靠敲诈邻里,还有的成为了强盗团伙,在各村之间以劫掠为生。

与之相对的,在村落里也产生了另一批人,这些人有的是刚成年的年轻人,有的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因为有着强盗团伙的存在,赋予了他们职责,属于村庄的民间武装。

他们都被称为“雅库扎”,共同点是都属于无处谋生的浪人,但是行事作风却大不相同,而后者便更接近现代黑道所崇尚的精神——“守护村落”。

日本黑道的组织架构,则是来自于村族制度,在黑道中的最高级被称为家父、父执辈(叔叔辈),中层管理为:若头(兄)、舍弟头(弟)。底层帮众为:若众(兄的下属)、舍弟(弟的下属)。

可以看出直到现在,日本黑道的称呼与等级划分依然遵从的家族式的称呼,这源于于村落武装的浪人们,为了获得信任与忠诚,选择融入村族的亲属制度中。

日本的家族制度和伦理道德,起源于中国,与“忠孝仁义”的儒家思想分不开,日本黑帮的规矩也是基于这种伦理观。

在黑帮中规定:所有成员必须无条件的接受“父”的命令,其次是叔辈与军师(顾问),而若头和舍弟头可以成立独属于自己的“家”(分组),比如:XX一家,当然名义上还是都属于“父”的管辖,大部分时间事务可以自理。

在父辈与子的上下关系中,所崇尚的是“孝”,而在兄与弟不同的分组与上下级之间,崇尚的是“忠”,谋生、处理事务的过程中则崇尚“仁义”。

这就是最早期的日本黑道的伦理观与道德观,即便是身处于社会主流之外,依然以守护村落为己任,追求“忠孝仁义”的价值观。

武士道的兴盛期

到了18-19世纪,雅库扎开始从村族向集团式发展,主要参与的人员为:赌徒、浪人、没落武士等等,以现在日本最大的黑帮山口组为例:分为三大派系:“博徒系”(赌徒)、“的屋系”(祭典摊贩)以及“愚连队”(不良少年)。

黑道成员们则不会自称为雅库扎而是“极道”,极道这个词,受到武士道文化极大的影响。

武士道,又称士道,本来是日本武士独有的道德标准,从9世纪武士出现,到年,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武士道在日本社会延续了上千年,经过本土神道教,以及中国的儒家、佛教的各种影响,形成了独有的文化。

在江户时代,武士道由粗浅的“兵之道”、“武者之习”,经朱子学伦理化,成为士道,成为了一个成熟和完善的思想。

在明治时代,武士道则由军人的精神发展为国民的普遍道德标准。

日本学者新渡户稻说过:“哪怕是思想最先进的日本人,只要揭开他的外衣,就会发现他是一个武士”。

在明治维新以后,几乎所有的武士阶层都失业,大量的涌入黑帮集团中,作为武士道精神最早的发扬者,武士对于这种精神信条执行的更加严苛,凡事遵循“不胜即负,非上即下”的行事方式,这就是极道的由来。

在20世纪20年代,日本全国范围的经济萧条造成了热很多人对明治维新刚刚引进的西方文化与制度产生了怀疑,而民主制度的推行,也让日本传统的幕府与武士阶层切实利益受损。

于是一些隐秘的组织被建立了起来,培养出一批极端民族主义的刺客,这些组织的成员大多为没落的武士与黑道成员。

到20世纪30年代,这些组织成员刺杀了两个首相,两个财务大臣,还包括一些官员与工业家。

这种行动,在明治维新初期便已开始,明治三杰的实权人物——大久保利通,便是被一名武士在清水谷刺杀。

二战期间,日本的黑道曾经积极的配合军方,在朝鲜和中国从事了大量的情报搜集工作。

在李连杰主演的电影《精武英雄》中提到的“黑龙会”,就在日俄战争时期为日本军方搜集了大量的俄国情报,让情报部门都自叹不如。

衰弱期:仁义的丧失

年日本战败以后,社会处于混乱阶段,经济低迷,大量的失业军人,浪人加入到日本的犯罪集团中,其中还包括很多的青少年受到悲观思想影响,开始进行有组织犯罪,包括控制黑市、贩卖毒品、控制赌博和娱乐行业。

这个时间段无论是黑道还是社会,都陷入了一片混乱,日本进入了一个群魔乱舞的时代。

年,日本颁布号法令,而后在年被《组织控制法令》渠道,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没有约束的黑道。

在此期间,日本第二和第三大帮会,住吉会与稻川会被迫解散,此时的日本黑道处于了一种强烈的文化冲击中,受战败低迷思想影响的新晋黑道,不再遵守传统的“忠孝仁义”与思想,而是完全的拜金与逐利主义,使得老派黑帮没有生存空间。

年,随着有组织犯罪的不断扩大,日本警方全国动员,采取了“第一最高战略”的行动计划,逮捕了大量一度猖獗的黑帮头目、骨干。

可以说,这是伴随着经济复苏的一种必要手段,将社会从混乱中拨正,在年,韩国总统卢泰愚也发起过这样的一场“与犯罪的战争”。

日本在20世纪末期,发起了多次的针对有组织犯罪的肃清活动,而日本的黑道们,也面临生存的严厉考验,反省过往的得失。

这个时间段,不但是黑道,应该说整个日本的社会上下都在反思,日本是一个受中西方文化同时影响的国家,很多时候一直处于一个西方化还是传统的矛盾时期。

经历过战败和经济复苏,日本最终也选择了让中西方文化同时存在的路线,而黑道们经历过反省以后,也开始变得规矩,重新拾起传统的“仁义”文化。

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电影产业一片低迷,随着时代剧的解禁,日本著名的东映公司开始将目光转向,“任侠”一词本身起源于黑道的仁义与武士道文化的结合,追求的是日本传统的侠义精神。

电影自然讲的都是黑道的故事,大部分以黑道人物为主人公,讲述新老黑帮的冲突,而主人公也都是象征“任侠”的正面人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黑泽明的任侠片系列,他导演的《椿十三郎》,开启了现代黑道电影的思想,对恶的思考以及善与恶各自独特的魅力。

同时代,高仓健与鹤田浩二是最受欢迎的的明星,也带来了日本昭和电影的巅峰时期。

该类型的电影上映后广受好评,在60年代后期,占据总电影量的34%。任侠片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整个日本在战败后的迷茫与文化迷失,体现了一种日本传统道德与工业现代化的矛盾。

而“任侠”,作为一个强烈而浓缩的文化符号,在整个日本社会传播,自然也呼唤起日本黑道的对于传统思想的复苏。

年之后,在“第一最高战略”中被捕的黑道头目和骨干分子陆续被释放,很多人开始重操旧业,恢复往日的犯罪活动,他们通过建立下属组织和成员逐级敛财的方式,企图逃过警方的打击。

于是当年,日本警方开展“第二最高战略”,再次打击有组织犯罪。

年之后,在警方的连续打击与社会整体风气的变化下,失去控制、不讲规矩、危害性大的有组织犯罪大多数被取缔,但是,规模庞大、运作严密、历史悠久的大型帮会,却存活了下来。

最终,被定为《暴力社团对策法》中的“指定”监管目标,以此达到控制犯罪活动的目的。

结语

在这种环境下的日本黑道,大部分都是非常规矩的。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是家常便饭、

无论是年的阪神大地震还是年的福岛地震以及各式各样的灾情中,当地的黑道都积极的参与到救灾中,因为身处民间,甚至比官方的救援速度还要快。

因此,某种程度上,日本的黑道与白道形成了一种“默契”,日本的娱乐业可以称为支柱产业,仅在占地35公顷的歌舞伎,就有着超过1万家的娱乐餐饮店,当这些娱乐场所,出现流氓地痞、醉汉等事务的时候,往往驻守在本地的黑道处理起来要方便很多。

根据日本刑事局的资料,日本最大的黑道组织有三家:山口组、住吉会、稻川会,总部分别在神户、东京、神奈川,全日本大约有10万名黑道分子,其中山口组占45%。

在世嘉制作的黑道文化游戏《如龙》中,这三家都有原型出现,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游戏中,成规模的黑道组织都有着严苛的规矩如:不能骚扰平民、严格遵守上下级制度、犯错要切掉小指等等。

电影《热血高校》中也有:“男人要空手来的”这样的台词,这也是一种黑道的文化。

可以说,日本警方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允许黑道的存在与行动的,毕竟它对日本社会有着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是必须要遵守法律底线。

对于大部分处于灰色地带的黑道人物,更认同的则是是“任侠”精神。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黑道兴衰史起源于村族制度,兴盛于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