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原因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辈子生活在船上,至今没有国籍的莫肯人,
TUhjnbcbe - 2025/6/4 16:16:00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兔年春节前,最火爆的电影就是十年王者归来的《阿凡达2——水之道》,原本在山林间大杀四方的男主为了保全族人,只能辞去领袖的职务,带着全家老小到海洋部落避祸。

即便如此,报仇心切的阿凡达们和侵略者也不打算放过他们,为了保护这个星球,男主一家不得不跟海洋族团结起来共同对抗侵略者,海陆空三栖战斗场面极其震撼。

影片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海洋部落纳威人,他们的身体发生了进化,五指有薄膜连接,能够提高划水效率,尾巴扁平而巨大,能够更好地在水下控制方向,他们的憋气能力也是一流的,要比男主家庭的平均水平高出数倍,坐骑是水中的飞鱼,武器是捕鱼用的鱼叉。

众所周知,人类生命起源于大海。最早地球的陆地面积少得可怜,后来气温变冷,冰川形成,导致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逐渐增多,海洋生命为了适应环境,才慢慢长出了能在路地行走的四肢,进化出能够在陆地环境呼吸的肺。

人是进化来的,也一定会根据环境变化继续进化下去,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不再需要通过进化身体来适者生存,但在一些人迹罕至的原始部落里,这种进化却从未中断,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

在广阔的太平洋里,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有些群岛组成了国家,比如马来西亚群岛,也有些群岛因为位置太过偏僻,一直与世隔绝,在其上生活的人还保持着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遵循原始部落的生存法则。

在缅甸墨吉群岛(也叫丹老群岛)和安达曼群岛间,就生活着一个世代打渔为生的族群——莫肯人。

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山里的部落会打猎,水边的部落善捉鱼,莫肯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的日常就是打捞海鲜,填饱自己和家人的肚子。

由于生活在热带地区,全年的气温都很高,加上要经常下水,所以莫肯人无论男女都是半裸上身,下身只穿沙笼,赤着脚丫。

莫肯人几乎一天24小时都在渔船上度过,这种渔船不同于我们在海边常见的那种三四米长的小船,而是长约10米的小艇,音译的名字叫做“卡邦船”。

卡邦船被莫肯人称作“母亲船”,对于老一辈来说,他们从出生到亡故,一生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卡邦船是他们打鱼谋生的生产工具,也是他们所有情感的寄托,是他们的家。

卡邦船对于莫肯人的意义重大,自然要把造船当成一项神圣工程对待,因为要几十年浸泡在水中,对造船木料的选择尤为重要。

虽然岛上树木众多,可真正能够用来造好船的也只有几种,相对还是比较稀缺的。砍树的时候,事主还得请来族里的巫师进行“开光仪式”,祈祷做出来的船永不倾覆。

男人负责造船,女人负责布置,莫肯妇女会用树叶编制各种家具,例如床垫、柜子、箱子等,将它们有序地摆放在船舱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艘小船上也被他们分出了餐饮区和起居室。如果你想要统计莫肯人的户数,不需要点人头,到夜幕下的海边数数冒着炊烟的卡邦船就够了。

莫肯人整个族群还不到一万人,主要活动区域除了缅甸的丹老群岛,还有一部分在泰国的苏林岛。

虽然岛屿有明确的属地,但是莫肯人并不被缅甸和泰国承认是本国国民,没有国籍的莫肯人自然没有护照,不可能去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旅游和定居。

莫肯人的文字和语言依然停留在人类原始社会的起源阶段,也没有过任何历史文献可供查阅,充满了传奇色彩,学界称他们是“海上吉普赛”。

对于莫肯人来说,只有岛和船才是真正的归宿,他们的一生注定漂泊,就连睡觉都要随着波浪上下起伏。

曾有历史学家认为莫肯人的祖先是几百年前的赛利特人,据说当年的大航海时代里,丹老群岛附近的商船众多,来往频繁,一小撮赛利特人为了生存,自发成立了一个海盗组织,专门劫持过往船只。

尝到甜头后,他们索性就在此定居,囤积财宝,后来英国的军舰入侵缅甸,这群海盗被迫从良,干起了海洋打捞业务,挖些珍珠和龙涎香等珍贵物品到市场换取吃穿用度。

虽然目前学界对这一传说尚无定论,但是从莫肯人的生活方式和所处位置来看,这个说法的可信性还是比较高的。

因为是海盗的后人,缅甸和泰国政府对这帮人的态度一直比较冷漠,迟迟没有将他们视作本国的合法公民。

常年在热带生活的莫肯人,肤色黝黑,头发呈现自来卷,个头普遍矮小,但由于常年劳作的关系,他们的肌肉都非常发达,爆发力和耐力都很强。

数百年的艰苦生活,无形中改变了莫肯人后代的基因,他们的后代天生不会晕船,从小就会游泳,而且在水中的闭气能力与视物能力远超常人。

为了挖掘珍珠和捕捉深水大鱼,熟练的莫肯人可以无装备下潜到六七十米的深海之中,且能清晰地用肉眼看清海底所有的动植物,准确找到目标物,定位抓取一气呵成,然后潇洒地浮出水面,全程持续6-10分钟无需换气。

为了实现海底的“千里眼”,莫肯人的眼球在数百年的时光里完成了神奇的进化,不但不惧怕海水中的盐度,还能实现瞳孔自动收缩功能,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扩大可视范围;同理,为了适应深潜对肺部形成的巨大压力,莫肯人的肺部的伸缩极限也要比常人高出许多,能够在最大限度储备氧气的同时不产生任何不适。

年的时候,印度洋爆发了一次大海啸,莫肯人的家园也未能幸免,大部分岛屿都被湮没,几乎所有的卡邦船都被掀翻或损毁。

但令人深感意外的是,居然没有一个莫肯人葬身大海,还在他们的帮助下救起了不少在当地旅游的外国游客们。

被救起的外国游客回忆起当天的事情,又是后怕又是激动,都表示真的感谢莫肯人,自己当时已经被海浪拍的晕头转向,几乎是在等死。

但是突然凭空出来几只硕大有力的大手,跟提一只小鸡仔一样把他们拉上各种漂浮物,然后又像美人鱼一样跳进水里,眨眼间的功夫就在几十米外救另一个人了。

莫肯人的水性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在陆地上他们只是一群平平无奇的小黑,而到了水里就立即变成无所不能的超人。

如果不是后来现代文明的野蛮入侵,再按照他们的生活方式过上几百年,也许基因会让莫肯人长出水中呼吸的器官也不好说。

因为空气优良、饮食健康、作息规律,莫肯人的身体素质非常好,极少生病,即便有了病也不怕,因为他们有“巫医”能将邪魔赶走。

巫医叫做“米察布雷”,是当地的神职工作者,他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祭司,在需要治病时扮演巫医,地位极其尊崇。

如果你有机会去当地旅游,一定会注意到随处可见的祭台,这是莫肯人祭祀海洋精灵所用,他们认为正是海洋精灵赐予他们生命和食物,护佑他们的健康和平安。

一个莫肯人生了病,家人会第一时间找到米察布雷求助,巫师会将食物供品放进方形的器皿,并在器皿里燃上一根蜡烛。在蜡烛的火光映衬下,米察布雷开始狂舞,口中念念有词,跟“跳大绳”一样为病人驱散体内的恶魔。

有趣的是只要不是无法动弹,病人也要一起抖动起来,意思是要把恶灵抖落。病好之后,病人还会改个名字,让被驱逐出体内的恶灵找不到原主,不至于疾病复发。

可爱的莫肯人,生活在这颗蓝色星球上为数不多的人间净土,过着很多都市人梦寐以求的返璞归真,归隐田园的生活,但就像《阿凡达》中一样,当地政府也看到了这片岛屿用作旅游开发的潜力巨大,资本的巨手最终还是染指了这片净土。

年,苏林岛被划定为泰国的国家公园,丹老群岛也被缅甸作为深潜景点对外开放。

被划定为旅游景点利弊参半,好的是莫肯人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当地政府给他们建了房,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他们不再需要辛苦而危险地深潜挖宝就能赚到钱了;糟的是莫肯人彻底告别了宁静的渔村生活,大量游客和渔船带来的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垃圾遍地,加之政府禁止他们随意砍伐林木,绵延了几百年的造船手艺濒临失传。

来岛上旅游的人自然要品尝当地的海鲜,靠莫肯人的传统捕鱼法明显是不够吃的,重型捕鱼船开始在近海作业,大量海洋生物被捕杀,不少珍稀物种消失,原先色彩斑斓的珊瑚礁也被漂白,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也许政府的初衷是保护和开发,可最终却换来了背道而驰的结果。

讽刺的是,习惯生活在船上的莫肯人根本不去政府修好的砖瓦房子里住,因为感受不到波浪,听不到水声,他们根本就睡不着觉。

虽然比过去的生活好,可纯真的笑容却从莫肯人脸上消失不见了,因为他们开始了解,原来世界竟然这么大,还有如此富丽堂皇的地方,有那么多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原本以为自己生活很美好的他们顿感失落和无助。

莫肯人孩子受到的影响更大,从天而降的各种饮料和精加工食品让孩子们欲罢不能,游客们的投喂更是有些肆无忌惮。

可在莫肯人的基因里,并不太适合食用这一类的食品,吃的多了,孩子们就会生出各种肠胃病,而当地的医疗条件却一直非常糟糕,导致本就人口稀少的莫肯族群进一步减员,老龄化问题开始加剧。

另外,随着来岛游客的增多,物质生活的改善,逐渐令莫肯族妇女不再满足于原先的生活,一部分人选择嫁到国外,与外族通婚,离开了世代生活的小岛,岛上的性别比例开始失调。

大量被迫落单的莫肯男人则更加苦闷,因为不努力工作就意味着娶不到老婆,可就算是努力工作还是跟现代文明国家的游客相差甚远,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失落。

于是男人们开始抽烟、酗酒,以此排解心中的烦闷,导致莫肯人的平均寿命再次降低。

为了改善莫肯人的现状,当地政府在岛上开办了学校,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莫肯人的落后的生活方式,很多优秀青年教师还自愿上岛教育扶贫。

老师虽然来了,学生却少得可怜,导致出现了老师比学生还多的怪事。对于生来就习惯自由的莫肯小孩来说,坐在课堂里听一个人哇啦哇啦说话实在是太无聊了,他们也根本不认同“教育改变命运”的说法。

我们当然不能苛责这些孩子,即便是天才,也无法在一夜之间完成从原始社会提升到现代文明的思想准备,几千年的进化史是无法人为按下跳转键的,教育对于莫肯人固然重要,也要循序渐进,遵循科学规律才行。

人的幸福感往往与物质无关,这句话用在莫肯人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们曾经一无所有,只有一艘小船,却拥有简单的宁静和快乐;如今他们开拓了眼界,拥有了自己的房屋和工作,却只能生活在游客的喧闹与围观下,看着往日平静的海面被各种游船、渔船围绕,陷入不可逆的焦虑当中。

不改变,只会加重种族歧视与偏见,而改变,又谈何容易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辈子生活在船上,至今没有国籍的莫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