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走过别人3年的路。”
随着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掷地有声地宣布“三个高峰已过”,这句源自媒体专访浙江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蔡洪流说出的“‘二十条’措施推出后,我推测中国感染人数的上升可能会花三个月走完别的国家三年的路,实际上我们花了不到20天”话,可以说有了更高层级盖棺定论的印证。
按照郭燕红的说法,自“新十条”落地的年12月8日至今,特别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实施11天来,各省已经度过了“发热门诊高峰、急诊高峰和重症患者高峰”三个高峰,“总的来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医疗救治平稳有序,日常的诊疗服务在逐步恢复。”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期间全国到底有多少人感染,但卫健委应急司给出简单百分比确实能够体现他们的这种说法,比如,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在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到1月17日较峰值下降了94%,已经回落到12月7日前的水平。全国急诊就诊人数在年1月2日达到峰值,1月17日较峰值下降了44%。全国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是在1月5日达到峰值,1月17日较峰值数量下降了44.3%。
郭燕红还以“全国普通门诊在逐步恢复”和“住院患者中非新冠患者的住院比例大幅度提升”来佐证“三个高峰已过”的结论。不过,她说“1月17日比12月7日住院的手术量,已经上升超过了20%”反映出医疗机构的正常医疗服务正在得到恢复,却让人难以理解,要知道去年12月8日“新十条”落地之前的12月7日还在执行严苛的入院检疫策略,那一天的住院手术量能有多大参考价值很值得怀疑。
不过,即便无法确认在放开之后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是不是真的感染了超过9成的全国人口,时下在周边已经肉眼难以发现正在感染或者尚未感染的人了,如果专家没有说谎的话,不提高比例的疫苗接种,单是这一波染疫海啸就至少可以保证90%以上的国人在短期内产生免疫力。
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连续17天日产2亿片”的背景下,虽然还有“春运路上,带药返乡的年轻人”、“未感染人群怎么做好个人防护”这样的热搜时刻提醒着我们疫情尚在持续,但对于绝大多数在社会面正常生活的普通人已经很难感受到疫情的存在。
特别是曾经被我们挂在嘴边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疫情统计数据早已被我们弃之不用,在媒体上看不到报道,就算是专门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也看不到最新数据情况了。我们自己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早就改为了周报,海外数据不再引述,对疫情的报道力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