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聚焦于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上海市海洋局也开展了以“提升基层海洋减灾能力,助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上海,这座濒江临海的都市,时刻面临着海洋灾害的威胁。然而,《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为我们带来了好消息:尽管年我国未发生海啸灾害,但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在全球海域共发布了83期海啸信息,其中对我国沿岸地区就发布了73期。这些信息提醒我们,尽管大部分海底地震引发的海啸并未对我国造成影响,但海啸的潜在威胁依然不容忽视。
海啸,这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往往能越洋传播,造成远距离的灾难。年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了29万人的惨重伤亡;年智利海啸则带来了超过人的死亡和约亿美元的损失;而年日本大海啸更是造成了余人丧生,超过0人失踪的悲剧。那么,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海啸的形成原因、预警措施以及自救方法。海啸的危害可谓深远而广泛。它不仅会直接夺取生命、摧毁船只和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海洋环境和经济基础设施造成长期影响。海啸引发的潮位变化和激流会迅速淹没土地,破坏海洋中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影响海洋种群的生长和生态平衡。同时,海啸带来的化学和石油污染等污染物会进一步加剧海洋生态的失衡。
那么,面对海啸的威胁,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在察觉海啸前兆或接收到海啸预警时,应迅速撤离海边,向内陆或高处转移,避免进入低洼地区或尝试返回家中取物。其次,寻找高大坚固的建筑物、地势较高的山坡或大树作为避难所,避免进入易受破坏的低矮房屋或海岸地带。此外,如果身处海上,特别是小船中,应尽快驶向海面开阔地,减少海啸波浪的冲击力,并穿好救生衣、准备好浮具。最后,如果不幸在海啸中落水,应尽量抓住漂浮物、减少动作、节约体能,并向其他落水者靠拢以便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