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7日报道(本网记者陈艳艳刘惠萍练为泉)夜幕降临,万千星辰点缀夜空。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星辰中加入了新的成员——人造卫星。虽然它们不常被我们看见,但在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10月12日,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同期活动——首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开幕,星、空、地、海全覆盖的“超硬核”海洋装备在福州同台亮相。其中,“海丝一号”SAR卫星、“海丝二号”多光谱水色小卫星和“海丝三号01星”卫星模型在博览会展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
海丝卫星模型。练为泉摄
据悉,“海丝一号”是我省首颗卫星,于年12月22日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年6月、年1月,我省又相继成功发射“海丝二号”“海丝三号01星”。这些“海丝”卫星是三明市投资集团与其他单位联合参与研发投资的。值得一提的是,“海丝”系列卫星已为印尼苏拉维西岛马穆朱6.2级地震、苏伊士运河“世纪大堵船”、汤加火山爆发、泰国曼谷化工厂爆炸、河南特大洪水等国内外突发事件提供了应急观测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三明市与相关单位联合探索卫星应用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度。
初尝试:“海丝”卫星已运用于国际应急领域
SAR全称叫合成孔径雷达,能在太空中不断地向地球发射信号,并从接收到的信号中获取信息。“类似蝙蝠在黑夜飞行,SAR依靠自身发射信号、碰到物体后接收反射信号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形状和距离,最后成像。”福建省海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耀辉举例说明SAR工作原理。
“海丝一号”就是SAR卫星(雷达遥感卫星),能穿透云雾、不惧黑夜及恶劣条件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可用于洪涝监测、地表形变等分析。因其观测地球本领强,“海丝一号”始终走在应急救灾第一线。
海丝一号卫星在“海葵”台风期间,利用海洋遥感运用技术为福州市淹水进行检测。资料图
年1月17日,“海丝一号”还未“满月”,就开展应急成像任务,为印度尼西亚苏拉维西岛马穆朱6.2级地震进行成像,以供印度尼西亚震后救灾使用。
年3月23日起,苏伊士运河“世纪大堵船”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当时现场是怎样一番情景?“海丝一号”提供了“上帝视角”,从太空中发回全景照片。其间,还捕捉到卡在苏伊士运河的“长赐”号,该集装箱船是船头东岸搁浅,堵塞了整条运河。
……
至目前,“海丝一号”已获多项国家及世界级荣誉:入选年度中国遥感领域十大事件、上榜年度世界十大明星雷达装备、斩获第九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创新产品挑战赛金奖。
年6月11日,“海丝”星座再添一员——“海丝二号”,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与“海丝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