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获得心仪之物,稳妥之法,在于提升自身价值,使之相衬。
《海底小纵队》啊,简直是我那群小侄子外甥的心头肉。
去他们家串门,电视准是巴克队长忙东忙西,或者呱唧“嗷呜嗷呜”地叫唤。
风闻要出大电影,片名叫《海底小纵队:海啸大危机》,恰巧南方+搞了个观影团,想先睹为快?
那行,先得攒够15个赞才行!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这么个来龙去脉。
《海底小纵队》要出新作了,片名听着有点吓人,“海啸大危机”。
片方组织活动,想免费看?
行,那就得在文章底下留个话,说说你为啥想看,为啥钟意,还得集齐15个红心。
时间可卡得紧,年4月25号截止,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啦。
地点定在广州,具体时间都给您安排妥当了,想去就得掐准点。
这不免令人想起,时下的“免费”活动,门槛真是水涨船高。
往常,送张电影票,朋友圈转发一下就成了。
现在倒好?
留言、集赞、填一堆个人信息,一套流程走下来,感觉比上班打卡还费劲。
瞅见没,这“海底小纵队”观影活动,看着挺简单,实际上布满套路。
它先拿捏住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
谁不想白看一场电影呢?
尤其是自家孩子喜欢的动画片。
可免费的背后,是你得付出真金白银的时间和精力,到处拜托人点赞。
紧接着,它又营造出一种“僧多粥少”的紧张感。
“观影名额有限,先到先得”,这话是不是都听烂了?
商家就爱玩这手,让你觉得机会难得,赶紧行动。
可说到底,名额真就那么金贵吗?
恐怕只有他们心里才透亮。
还有,这类活动还检测参与者的社交能力。
你想攒够15个赞,就得发动七大姑八大姨,甚至连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得求一遍。
如今这年月,请人帮忙点个赞,难度系数堪比借钱。
我记得早些年,有家商场搞促销,放出话来说集够多少个赞,就能免费领一个电饭煲。
结果,好多人为了集赞,满大街扫码,甚至不惜花钱雇人来点。
结果如何?
电饭煲是到手了,可感觉自己像个推销员,尊严碎了一地。
还有那种“砍价”的活动,更让人哑口无言。
为了把价格砍到最低,你得拉来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亲朋好友帮你拼命砍。
好不容易砍到位了,结果发现收到的货质量低劣,压根不值那个价钱。
咱们真就那么稀罕一张电影票,一个电饭煲吗?
恐怕并非如此。
咱们真正缺少的是一种被尊重、被平等对待的感受。
商家利用咱们的心理,把咱们当成廉价劳动力,甚至让咱们为了那点蝇头小利,把人情都挥霍一空。
咱是不是该好好思量一下,这种“集赞”之风,究竟带给了咱们什么?
是实实在在的优惠,还是没完没了的焦躁和内耗?
当咱们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拉票、砍价上时,是否忽略了更为重要的事情?
也许,咱们可以尝试换一种活法,不被商家的套路牵着鼻子走,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道路。
与其为了集赞低声下气地求人,不如抽空陪伴家人,读几页书,或者做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
当然啦,要是你真想看《海底小纵队:海啸大危机》,那就去参加活动也无妨。
但谨记,别为了集赞迷失自我,更别让这种活动搅乱了你的心境。
毕竟,生活里还有诸多美好,等待着咱们去发掘和珍惜。
咱们务必明白,真正的价值,不是靠乞求点赞得来的,而是靠挥洒汗水创造的。
与其将希望寄托于他人的手指之上,不如努力提升自身价值,让自己更有用武之地。
这才是咱们应当奋力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