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默杀》正在火热公映中。在此之前,影片曾被业内称为“全村的希望”,绝大多数人都在期待,它可以提振年的电影暑期档,一扫“天热人冷”的市场局面。
从结果看,《默杀》不负众望。截至撰稿,根据猫眼专业版显示,影片票房已突破5亿,最终数据预计冲破14亿,有望成为春节档之后,本年度首部进入10亿俱乐部的电影。
得此佳绩,影片的导演柯汶利进一步证明了自己。
年末,柯汶利曾凭借执导《误杀》一举成名,影片以13.33亿的票房获封年度黑马。只是由于作品为翻拍,并未全面展示他在剧作维度以及整体把控上的能力。而今,其自编自导的《默杀》同样成绩斐然,才真正让人意识到,这位剪辑出身、来自马来西亚的青年导演,着实才华满腹。
《默杀》公映前夕,笔者和主创在午夜时分共同观看了影片的IMAX测试版,并于次日,与柯汶利坐在一起聊了聊。过程里,一方面感叹于影片本身的表达,另一方面发现,某种意义上,作品调性与导演本人的性格经历与一脉相承。
柯汶利出生成长在马来西亚槟城,那里有很多地方的侨胞,不同肤色的人往来汇聚,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融会贯通之中又催生出了新的槟城文化。这种氛围自然移植进了柯汶利的骨血里,令他在创作中总是能够快速吸收了解别人的优势和想法,继而与自己的创意思路高效融合。
他会认真倾听和尊重所有演职人员对于剧本的评价,若是有人不理解自己的表达,那就调整剧本,调整到大家都能一看即懂为止。“尽可能所有人满意、挑不出剧作的毛病”是柯汶利坚持的创作原则之一。
他也会在片场和大家打成一片,沟通每个人的想法,调动全剧组顺着同一个方向努力。犹记得观看《默杀》测试版前,大家见到他开心不已,正式放映时,全体为开场欢呼。很明显,这是一个团结的剧组,柯汶利就是团结的支点。
当然,他还有自己的念想和情结。大海是片中的重要元素,不仅有众多重要镜头,还有一首全民熟知的歌谣——《大海啊故乡》贯穿前后。柯汶利透露,作为祖籍在福建泉州的华裔,其自小就对海那边的故乡心存向往,而大海的自由和汹涌,自然也成了他的创作灵感。
《默杀》无疑外化了柯汶利的这些特质,同时结合他对光影声效的独特理解,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即包容性与风格化的融汇互补,极致感与融合感同并出现。
包容性体现为故事表达。柯汶利直言,《默杀》的灵感源于一则社会新闻,一位母亲寻找女儿却屡遭漠视。这种旁人沉默的态度激发了他的创作欲,在其看来,沉默是罪恶最大的帮凶,并且碍于情绪感受释放无路,往往积蓄了巨大的力量,一旦迸发,山呼海啸。就此,柯汶利决定讲一个“沉默”的故事。
他以校园霸凌为线索,众生相为结点,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具体说来,依据核心场景学校,用数组亲子关系,结合校长、老师、房东太太等支辅角色,构建出一个小型社会,以个体代表群体,将众生的态度与行径用戏剧化的极致方式缩进了镜头里。
影片中,面对着暴力恶行,绝大多数角色显出了人性的多面性,彼此更是因为立场和价值观不同,在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连续转换,这亦使得故事的悬疑感和戏剧魅力不局限于事件冲突,而是作用在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本身。
就像霸凌者安琪(穆梦娇饰)在废弃公交车被报复的一幕,此时镜头为安琪主视角,观众可以感受到女孩的惊恐,但同时又愤怒于她的凶恶,对她深恶痛绝,想看其自食恶果。所以,当身着黑衣的林在福(王传君饰)穿过雾气而来,善恶两极的身份融为一体,形成了强烈的对冲,张力十足。再比如,五年前,钟晓晴的母亲(李梦饰)无视林在福的求助,可是在五年后,她成了当时的林在福。这样看来,尽管《默杀》和《误杀》均为悬疑类型,但是叙事方式和侧重内容迥异。方式上,《误杀》为“明牌”对阵,正反派开场即知;《默杀》则是“暗牌”布局,反转不断,后半段才理清整个事件的始末。
侧重上,《误杀》偏重事件的戏剧性,《默杀》则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