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上能去到太空,下能潜入海底,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做不到的。
但是即使是如此强大的科技,在面对大自然的灾难时,我们所能做到的依然只有预测和缓解其所造成的危害,并不能完全抵御。
而如果可以提前的预测到准确的自然灾害,我们就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不过目前为止各国科学家虽然已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不能准确的预测到地震,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仅仅只做到了粗略的估计。
张衡地动仪看到这里我想你一定会提到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张衡,在公元92年到公元年之间的三十多年里,共发生了二十多次的大地震,当时的国家因为地震产生了巨大的损失,百姓们也因此过得胆战心惊。
张衡就是处于这样一个年代的人,他对地震有着许许多多的亲身体验,为了解决地震造成的危害,他常年对地震进行研究,终于在公元年创造出来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这甚至要比西方还早年。
张衡的地动仪上存在着八个方位,分别代表着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而这八个方位的上方均有一个含有小球的龙头,下方是张着嘴的蟾蜍,当某一方将要发生地震时龙头中的小球就会滚入蟾蜍之中警示人们这个方向会发生地震。
在公元年时,地动仪就成功的预测到了陇西将会发生地震,当时龙头中的小球突然滚入了蟾蜍的嘴里,可是洛阳并没有发生地震,于是人们就认为张衡的地动仪失败了。
可是几天之后,有人从陇西方向传回了消息说在当地发生了地震,这才为地动仪正名,陇西与洛阳相差一千多里,这也说明了地动仪确实有着预测的效果。
但是这个地动仪只能预测到地震发生的方向,并不能精确到地震的地区,不过对于那个年代来说,这样的发明已经非常厉害了。
复原地动仪可惜的是,地动仪并没有流传下来,传言它在战火中被摧毁了,我们在课本上曾看到过的地动仪外形,是考古学家王振铎根据后汉书中短短字的形容所创造出来的。
而关于地动仪预测地震的原理,他认为是“直立杆原理”,当物体出现不平衡时,其内部的感应器会发生倾斜随后龙头的小球跌落到蟾蜍嘴里。
除此之外他还借鉴了英国地震学家所提到的“悬垂摆”结构,将自己印象中的地动仪进行了复原。
在年时,王振铎凭借对地动仪的了解,创造出了较为完美的地动仪,它既有着精美的外形,又有着令人信服的原理,这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随后地动仪的样貌出现在了课本之中,而王振铎创造的地动仪则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
地动仪被质疑但随着人们对地震的逐渐了解,王振铎所创造的地动仪开始不断的受到质疑,就连我国中科院院士傅承义都对其说道:房梁下吊上一块肉,都比这个地动仪强。
实践要比理论更加可信,王振铎所创造出来的地动仪是根据“直立杆原理”创造的,可是直立杆原理的报警器在十八世纪时,就已经因为不合理性被淘汰了。
因为它并不能识别振动的性质,比如拍桌子、声音等等都会产生震动,而它们都有可能让地动仪内部的感应器产生倾斜。
更尴尬的事情是在年时,地动仪曾被带去了地震最频繁的国家日本进行了展出,当解说员对地动仪进行模拟讲解时,龙头中的小球并没有和历史上一样掉落蟾蜍的口中,而是纹丝不动。
于是慢慢中国的地动仪开始变得不可信起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都对地动仪的可信度打上了标签。
为地动仪证明不过质疑归质疑,张衡的地动仪能预测地震的方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史料都是由专业的历史地震学专家核实过的,虽然可能有些地方存在着偏差,但是陇西发生过地震的结论是肯定没错的。
而后汉书上也确确实实记载着,张衡地动仪成功预测的事情,所以为了打破质疑,中科院冯锐教授也对地动仪进行了还原。
首先震源一般都会发出两种波:纵波和横波。
上述所说的拍桌子、声音等等的形式所产生的震动,它们大多是以纵波的形式存在,而地震是以横波的形式存在。
也因此采用悬垂摆的方式才能更好的排除其它波源的干扰,冯锐教授便采用悬垂摆对地动仪进行复原。
而他为了将地动仪最大的还原,专门找到了公元年时陇西地震的波形图,并将地震情况进行了一比一的模拟,这次实验中地动仪成功的吐出了小球,随后为了证明不是偶然事件,众多研究人员对地动仪展开了一周的不间断测验,最后证明了地动仪确实可以预测震源并吐出小球。
移除课本的原因地动仪在被众多专家质疑之后,慢慢的被移除了课本,但原因并不是地动仪没有用,而是根据实践之后发现冯锐教授所复原的地动仪和课本中所介绍的内容有所不同,于是为了教学的严谨性便将地动仪移除了课本。
结语在我国的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类似于张衡的人物,他们的发明让我们至今收益,比如著名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除此之外世界著名的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还列出了其他中国传入西方的发明,并认为中国的伟大发明不止这四样。
我们国家拥有着很强大的文化底蕴,随着历史的变迁肯定会有一些文明消失,但是历史依然记得它们,所以当面对质疑时,我们要做的是相信自己的国家,并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性,而不是让伟人的发明蒙上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