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黄俊杰
叙述一段历史,历史学家们往往会锁定一个时间维度上的“消失点”(vanishingpoint)。走过这个节点,几亿人甚至几十亿人的信念、行事和对未来的态度发生剧烈改变,世界可以清晰地被分为“之前”与“之后”。
-是回看20世纪常用的消失点。那之后消失的有:盛极一时的法西斯主义和殖民主义;女性只能选择少部分职业。而风暴原点的德国在抛弃国有体制和物价控制之后,很快在墟里创造了莱茵经济奇迹,这个模式在之后几十年不断被重复。类似的消失点还有改革开放之于现代中国、9/11之于美国治下的世界秩序。
经过——恢复“正常”的完整一年——新冠三年正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消失点。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突如其来的疫情、战乱和贸易冲突下重新审视曾经走过的路。具体到构成经济体的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个体,也都经历了一次转变。很多、年习以为常的想法,在今天只会让自己觉得不可思议。
比如有那么几十年,人们普遍相信房价永远会涨、自己永远不会失业。他们据此努力工作、大笔消费、贷款30年买房。企业家也带着同样的信念,相信机会只会越来越多、资本市场的钱无穷无尽;他们大笔融资、用每一块利润追逐增长、冲刺上市。一个人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一个企业的投资就是另一个企业的营收,经济活力因此形成。
走过这个新的消失点,“分歧”成了最明确的共识。无论是世界将以何种方式维系,还是每个人的余生将寄托于何种期待之上,再没有单一的正确答案。
比起曾经批量生产的美好生活愿景,人们更专注于自己当下的生活,他们花出去的每一笔钱最终都收拢于增加“此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所以我们得以在年夏天见证淄博这样一个几乎没可能变成旅游热地的三线内陆城市接待了上千万游客。如此饱胀的情绪又在12月最后的两周里再度释放,在接近零下30度的哈尔滨深夜,每天有3万-5万人在冰雪大世界和着最市井的歌曲蹦迪,制造出毫不令人质疑的集体快乐。
掌握更多资源的企业家也做出了各不相同的选择。有的把美好的退休生活向后延迟,重回企业掌舵,以迎接新的市场;也有的放弃了原本的市场,选择离开自己创办的企业。有的在消费变化中失去希望;也有的看到中国人开始更聪明地消费,相信自己可以用更好的产品赢得市场。
晚点团队和我们报道的公司、个人一样,也在学着适应消失点之后的环境。疫情结束后,我们的主要精力回到商业报道,只覆盖少数所有人都有体感的公共事件。
疫情三年暗涌的商业竞争在年展现结果。字节跳动不但广告收入超过曾经中国第一的阿里巴巴,整体营收也超过了老对手腾讯。拼多多的市值则一度超过阿里,成为电商行业的梦魇与榜样。阿里巴巴则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漫长重组。
这一年,多家疫情期间大笔融资的新消费明星陷入绝境,转型、收缩,甚至倒闭。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消费品牌避开了风险,维持着增长。新能源车是过去几年中国增长最快的行业,去年依然保持了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但这已经是从年初打到年末的价格战才维持的结果。
到年结束,晚点团队全职采编人数为31人,发布篇报道。其中《晚点LatePost》主号篇,《晚点财经》篇、《晚点Auto》篇。
除了互联网、科技和汽车报道,我们上线了新栏目《晚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