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会近视吗?
这是一个几乎从孩子能看电视开始,
家长就担心的问题。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近视?
这里我可要给近视平反一下。话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果在一个孩子人生的早期阶段,他所接受的视觉信息主要来自于眼前30cm以内的手机屏、电脑屏、书本,那我们精细的视觉发育调节机制就会选择性的让他看近的地方更容易,这就是近视发生的原理(遗传性近视除外)。所以,近视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疾病(病理性近视除外),他只是一种眼睛的屈光状态,是为了适应生活人体自然选择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有“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的说法,究竟他们有什么区别?
近视又是如何“弄假成真”的呢?
其实眼睛的成像原理和单反相机一模一样,当看近距离的时候需要变焦,我们眼睛里负责变焦的系统叫做“睫状肌”,当看远的时候“睫状肌”放松,看近的时候“睫状肌”收缩。而当我们长时间看近的时候,“睫状肌”持续收缩就产生了痉挛,就好像我们说的“腿抽筋”,无法放松了,这个时候,我们会出现暂时性的看不清楚远方,这种现象就医学上称为“睫状肌痉挛”,俗称“假性近视”。通常“假性近视”在做眼保健操、向远方眺望、休息放松以后,可以自然缓解,所以它是“假性的”,是一种暂时的屈光状态。
睫状肌的持续收缩会产生眼酸、眼困,甚至畏光、流泪,专业术语称之为“视疲劳”,为避免这些不舒服,调控眼球发育的基因会让眼球“长大”---前后变长,这样,再看近的时候就不需要收缩睫状肌了,满足了需要长时近距离阅读的需要,眼睛也不会再有“视疲劳”。
但是,长大的眼球再也缩不回去了,远处的物体无法看清,这就变成了“真性近视”了,只有通过配戴眼镜和系统化的治疗才能矫正了。
既然“近视”是为了适应生活,那我们改善假性近视,不让他“变假成真”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持续用眼之后给眼睛适当休息,这样我们的眼睛就不会“积劳成疾”,变成真性近视。
中医防治儿童近视效果显著
医院中医眼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中医药特色专科,先后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十一五”重点专病葡萄膜炎协作组组长单位、山东省中西医结合临床“泰山学者”岗位。科学开展青少年视力低下中西医结合防治,创立“温肾益精,宣导经气,发越神光”治则,融合现代眼视光学最新理论技术和中医药特色疗法优势,针对疾病不同阶段发病特点,对不同进展阶段的儿童提供温肾益精明目方、3D打印精准定位的眼部电针仪、视知觉训练、耳穴疗法、针灸推拿、杞黄明目颗粒中药制剂和视觉功能训练等个性化、有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对近视治疗优势明显。
▲最新眼穴3D打印技术,针对不同个体精准定位和标记眼部穴位,立体扫描面部结构并构建三维模型,定制符合每个儿童脸型的眼部电针仪,实现了青少年视力低下眼部电针治疗的个性化,极大提高了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