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大雾弥漫着青岛,记者来到了市区东部海岸边的小岛——小麦岛。小麦岛与青岛隔海相望,通过一条土路与陆地相连。自然资源部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就坐落在小岛上,记者走进海洋站,探访“小站”六十年的风雨变迁,体验海洋观测员们“平凡”的坚守。
观测业务不断拓展
采访车穿过闹市区,越接近海边雾气越大,整个小麦岛被大雾笼罩,经过一条坑洼不平的土路,这条路是上小麦岛的必经之路,夏季台风侵袭时,路就被潮水淹没,岸上的人无法登岛,岛上的人也没有办法出岛。
采访车几经颠簸,来到小麦岛海洋站。眼前的三层小楼,每天实时发出海浪、水文、潮汐、风向、气压等基础海洋观测数据。
小麦岛海洋站建于年7月,年从山东省气象局移交给原国家海洋局,隶属于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专门从事海洋环境观测、监测业务,是最早开始进行自动化观测设备试验的海洋站。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的海洋站水文气象观测设备,实现了由手动到自动化的飞跃。“从设计到最终成型推广,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装置都是在小麦岛海洋站现场实验调试的。”小麦岛海洋站站长吕富良介绍。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站开始进行自动化观测测试,经过多次改进完善,几经更新换代,年自动化观测在全国普及和推广。”吕富良说。
盛夏的青岛,已进入旅游旺季。位于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的一块液晶显示屏上清楚地显示着海水温度、实时风速、浪高等信息,这些信息正出自小麦岛海洋站。
据了解,小麦岛海洋站主要负责南起青岛董家口,北至田横镇约海里海岸及相关海域的观测、监测和灾害巡视工作。对青岛近岸海域海洋水文气象要素进行长期定点、定时、连续观测。与此同时,小麦岛海洋站还负责海洋环境监测、青岛近岸以及胶州湾、鳌山湾等周边区域的海洋灾害路岸巡视和监视,负责青岛五号码头测点、田横长期验潮站2个测点以及东营港、小岛河、孤东、*河海港4个站的业务管理工作。
随着业务能力的升级,小麦岛海洋站承担的海洋观测任务也在不断拓展,小麦岛海洋站还承担着海洋大气监测、GNSS观测、海啸地震预警监测、太阳辐射通量监测、海水浴场监测等众多监测任务,以及新型海洋观测设备试验和其他科研任务。
风雨中的坚守
每年七、八月份是风暴潮灾害的多发时节,也是小麦岛观测员最为忙碌的时候,他们要在风雨里开展台风观测、预测和灾情调查,及时、准确地发出台风预警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年第10号台风“达维”在山东日照-江苏盐城之间登陆。“达维”是自年以来首个以台风强度登陆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风力大、移速快。受其影响,山东半岛持续强降雨。“台风带来的险情已经迫在眉睫,及时预报海浪信息,让当地*府和民众能尽早了解台风情况,就能及早防范,减少损失。”在站上工作了35年的老观测员姚国新说。
“越是恶劣天气,我们越要坚守岗位,不能松懈,抢抓第一手观测资料是我们的职责。”吕富良说。
“当时与陆地连接的那条土路,几乎被汹涌的海浪淹没,无法通行,我们连续在观测站待了几天,每天靠方便面和火腿肠果腹。”姚国新说。台风来时,观测员要在风雨里测浪高、潮位、风向、风力等数据,每小时要发报一次。遇到大风大雨天,在做好观测的同时还要保障设备安全,要连续几天24小时值班。
“基层海洋站能够观测站点周边海域的环境特征,与海上浮标、志愿船、观测平台等共同构成观测网络,海洋站获取水文气象基础观测数据后,经初步质控,实时传输上报,为海洋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数据和保障。”观测员王志勇说。
为重大活动提供保障
今年进入7月以来,连续暴发13年的浒苔又一次涌入青岛。根据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绿潮灾害应急响应要求,小麦岛海洋站负责绿潮定点巡视及青岛市区沿岸海域陆岸巡视。每日8时、11时、14时、17时4个时间点,值班观测员要进行定点巡视,监测记录小麦岛近岸海域绿潮分布情况。同时,每日开展石老人浴场至团岛湾一线近岸海域绿潮分布情况的陆岸巡视。巡视结果每日14时前上报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中心汇总。
多年来,小麦岛海洋站不断加强对浒苔的监视、监测,通过现场采集的数据及视频为*府部门提供灾情信息,为抗击绿潮做出了贡献。
小麦岛海洋站长期、连续的海洋水文、气象资料积累,也为青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吕富良介绍,在青岛承办8年奥运会奥帆赛时,小麦岛海洋站为青岛市选划海上赛场提供了相关数据。“包括码头的建设位置、比赛场地的位置等。小麦岛海洋站还在奥帆赛期间,提供海洋环境监测数据。”
小麦岛海洋站也为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今年海*成立70周年海上大阅兵等在青岛举办的重大活动,提供动态海洋环境监测数据。
60年,小麦岛站的海洋观测员们风里浪里坚守在观测岗位上,为保障沿岸地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地方海洋防灾减灾做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中国海洋报
记者:王晶
编辑: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