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南亚国家之一,印度尼西亚被誉为千岛之国,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位于两大地理板块接壤处的地理位置导致它成为了全球火山地震最多发的地带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印度尼亚在近几年频繁发生地震与火山爆发等问题。
就在11月14日,印度尼西亚东北侧马鲁古群岛突然传来噩耗,岛上突然发生了7.1级强震,并险些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冲击。据称,当时大批当地居民离开低洼地带,纷纷逃到山上躲避,由于尚有余震存在,不少居民都不敢回家。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11月15日报道,由于马鲁古群岛附近的强震,接连带动了板块运动,引发了强烈海啸预警,目前地震带出现了多起余震现象,群岛电力供应已基本中断。
实际上马鲁古群岛在此次遭遇的危机也是印度尼西亚目前所面临的窘境,伴随着全球变暖等问题,洋流活动范围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大规模的板块运动,其中,太平洋板块运动更是频繁。板块的频繁运动会带动大陆架活动,这对于位于三大板块交界的印尼而言,是十分可怕的。仅年一年,可观测到的地震就有一万次以上,而这些地震往往都是因为板块运动所致的。
不过对于印度尼西亚而言,地震还不是最可怕的,毕竟从古到今,印尼人所遭遇的地震数不胜数,他们已经有一套熟练地应对技巧了。而最可怕的其实是地震之后的余波,由于这些地震往往是海洋与陆地板块挤压所致,因此一般都会引起大规模的海啸活动。海啸对于当地的民生破坏力远超一般人想象,一场地震下来,起码还有重建可能,而一场海啸袭来,别说重建了,能不能保住生命都得另说。像这次马鲁古群岛地震中,让人们真正感到恐慌的就不是突然发生的地震,而是随后响起的海啸预警以及地震余波,因为海啸预警的发生很有可能意味着就连山上都不是那么的安全。
那么,面对这些地震和洋流,印度尼西亚有没有整治的办法呢?遗憾的是,人定胜天的法则在这里并不能够实现,由于板块运动和海洋洋流的影响,想要整治地震或者海啸基本不可能,只能通过预警或者及时避难来达到减小伤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