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的自然灾难面前,人类至今无法抵抗,于是人们着重于预测、监测灾难的发生,以使人们在受灾前能够得到预警做好一切准备或者逃离。那么,每次海啸之前,都能准确预测到吗?
年12月26日,一场巨大的海底地震引发了印尼海啸。仅仅几小时,巨浪吞噬了23万人的生命。完全无法理解,其破坏规模让科学家震惊。根据很多人正在海滩度假,这个度假胜地地理位置非常好,但对于在此享受的人们来说,被大海和高山环绕的旅行,也带来大麻烦,海浪将直接涌入中间地带,如同漏斗一样将海浪引入小岛。
在印度洋海底,有一个地震活动带。自北向南有一条裂纹线,被称为巽他裂纹,它长达公里里。这里地壳一直在不断运动,印度洋板块被不断下沉至连接着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大陆板块以下,海床下30公里,都是裂纹线。上百年或者更久的挤压,将会形成一场天灾,最接近震源的地方就是印度尼西亚。在附近的地方,地震被感觉到,并记录下来,但这次海啸前并未收到预警。万里之外在夏威夷的海洋海啸警报中心里,他们的寻呼机在七八分钟后被打爆了,中心专门为了提供预警而建立,这里的科学家也收到了来自全球的地震台网的警报,最初的信息很粗略,早期估测地震8.5级,但改变几项基数后测得8.9级,意味着地震能量高于之前估测的4倍,等同于1万7千个原子弹的能量。地震愈发严重,最终是9.2级,这是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三大地震。它造成的是一次大海啸,两个板块相对运动摩擦,累积了巨大的能量,当能量爆发时一大部分板块迅速下沉,裂纹的前沿被猛推上升,然后巨大量的水被推了上来。犹如弹簧受到一个作用力挤压,达到临界点后迅速弹起。
海水奔涌速度达到了公里每小时,不到30分钟就逼近印尼陆地。这里它形成了最致命的模式,由于海洋变得平缓海浪减缓,海水形成的海墙被越抬越高,直到高于30米,几秒后,巨量含杂着残骸的海水,冲上街头。人们争相逃命时,海水吞没一切东西,海水最终到达了陆地以内5公里。震源在离海岸公里的地方,但这次地震并非单独一个震源。板块就像一个拉链从南道北一路拉开,一直持续了8分钟,这是记录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地震。产生了巨大的向各个方向的海啸。
不像一般的海浪是由风造成的,并且只在表面可以感知,海啸是巨大量的水在移动,在表面他只升高到几米,但海啸的能量几乎都在水面以下。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的科学家们,虽不断接收到了地震警报,但出现了一个问题,从有震感的地方接收到的信息有限,没有海平面的信息,所以他们束手无策,他们无法准确的通过地震测算是否会引发海啸,所以人们没有收到任何警报。
科学家们认为阻止像这样悲剧再次发生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全球海啸警报系统。问题是,海底的地震是无法预测的,即使他们真的发生了,能否快速反应也并非唯一的挑战,因为并不是所有地震都会引发海啸。这就是警报系统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区分这个地震是否有危险。当一次巨大的地震使海床破裂时,它会迫使巨大量的海水上升,并且以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跨越海洋,科学家们想做的是,利用这种海浪运动的可监测性,建立一个全球阵列的深海海啸探测装置,他们称之为DART浮标,即深海海啸评估。这东西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线轴,可以延伸至水下6公里,它的核心部分在海床上,在海底安装一个海底压力探测器,它可以把信息发送给浮标,浮标再发送给卫星,卫星再发送给海啸警报中心,这个过程仅需要两三分钟。
当浪潮被监测到时就会迅速传输,至电脑模型做出预测,既然无法预测到海底地震,就要在地震发生后,最短时间判断会不会发生海啸。在11年日本海啸中,海啸警报中心收到地震和海浪报告,几分钟后发出了预警。然而还是没有预测完全,海啸实际影响的范围比预警的更大。很多科学家懊恼不已,数十年的研究,似乎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他们还是没有做到精准预测。
有专家提出一种理论,每个海床板块的运动不是独立的,犹如一个联动的弹簧装置,当一个弹簧弹起的时候,跟它连接的周边弹簧也会受影响。这无疑使得预测难度增大,因为这些联动点无法预知,充满突发性。于是专家们只能从地质学入手,尽量统计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来发生的地震,以探寻这些地震发生的规律,来预测哪些板块在什么周期里发生巨大变化。然而统计学并不能精确,也只能尽可能预估某个时间段可能发生。
人类科技的进展,只能靠实践来完善,相信以后科学技术的提高,会使这一难题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