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个岛国,也就是常说的海洋型国家,他们对大海有一种矛盾的感情,因为靠海吃海,自然生出对大海的敬畏之情,又因为台风海啸,对大海产生惧怕心理也情有可原。近现代以来,得益于城市化的发展,很多日本人聚居在大城市中,远离了海洋,但对于海洋的别样感情却丝毫不减,城里的日本人把对海洋的眷恋之情,变成了对水族馆的热爱,催生出了日本独特的“水族馆执念”。
冲绳美丽海水族馆日本水族馆的发展
日本人喜欢水族馆,这是近现代养成的爱好,但他们饲养水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最早的鱼类饲养历史,诞生于中国与古罗马。中国很早就开始饲养鱼类,至迟不晚于晋朝,已经出现了专门用来观赏的金鱼,到唐朝时,金鱼更是成了集“放生”与“观赏”为一体的宠物。罗马可能没有专门的观赏鱼,但在庞贝城的遗迹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种叫“Aquorio”的容器,据称这是专门饲养鱼的器皿。日本作为水族爱好者,一直到公元年时,才在《日本书纪》中有了正式的人工养鱼描述。
中国古代鱼缸早期的鱼类饲养,因为没有动物分类学的概念,所以人们不会分门别类地搜集不同的鱼类,大都只是为了闲情逸致,以十分随意地心态饲养金鱼等观赏鱼。一直到19世纪中期,瑞典学者卡尔·林奈发明了动植物命名方法,由此开始,分类学和动物学大发展。借着分类学的普及,人们认识到水族内部的区别,于是发明了包含不同水生动物的水族馆。19世纪末20世纪初,水族馆由欧洲传到了日本,使后者成为现代水族馆发展的重要地区。
日本学者沟井裕一,在其著作《水族馆的文化史:人、动物与物品所构成的魔术世界》(水族馆の文化史:ひと动物モノがおりなす魔术的世界)中宣称,日本第一个现代水族馆,建成于公元年(明治15年),位于东京的上野公园,叫做“观鱼室”,主要由两个水槽与两排玻璃观鱼窗组成。虽然“观鱼室”很简陋,参观者只能透过昏暗的室内采光来观赏游鱼的自由姿态,但这种前所未有的体验让观众们大呼过瘾。于是不久之后,日本各地都出现了水族馆的身影,比如年建成的浅草水族馆、年建成的第三回国内劝业博览会水族馆、年建成的浅草公园水族馆等等。
东京墨田水族馆至年,日本全国大大小小的水族馆数量多达座,占全世界水族馆数量的四分之一。需求催生市场,从水族馆的数量上,我们能看出日本人对于“水族馆”的执念之深。
日本人喜爱水族馆的三大原因
日本人为什么喜欢水族馆?著有《金鱼与日本人》的学者铃木克美认为有三大原因,分别是西方化原因、实用性原因,以及历史神话原因。
第一、西方化原因。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崇尚西方化的国家。自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开始发展,水族馆就成为了人们“掌控自然”的一种展现,而日本在西方化理念的驱动下,势必将水族馆当成现代化的一种标志,于是大力引进了西欧的水族馆制度、动物学与养殖技术,大量的水族馆既是模仿西方的“家庭作业”,也表达了一种西方化到底的态度。
大阪海游馆第二,实用性原因。
水族馆的出现,本身就是大众休闲方式的一种质变。古代观赏水族生物,只能采用俯视鱼缸的方式,这种观赏方法,跟观察野生鱼类并无二致。水族馆的出现,提供了鱼缸的侧向观看方式,随着建筑材料技术的进步,甚至可以在鱼缸底下仰视观赏鱼类。丰富的观赏方式,不仅提供给参观民众新颖的体验,还制造了一种浪漫的氛围,很多年轻人十分喜欢在水族馆约会,因为这里既有神秘感、新鲜感,还有一定的隐私空间。
大阪海游馆水族馆几乎是日本电影、漫画、小说中,最常见的约会场景,除了空间和光线美轮美奂、环境干净整洁外,海洋生物也很适合拿来当聊天的话题。水族馆作为实用性的公共场所,满足了人类对海洋的好奇与期待,也提供给人们短暂脱离现实,走入幻想世界的机会。
第三、历史神话原因。
世界各地的水族馆,都堪称一个个如梦似幻的独立小王国,里面不仅展示了海洋生物的习性,而且每时每刻都在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对于日本来说,水族馆还有另一层深刻的寓意:日本水系神话的再现与回顾。
日本学者河合隼雄在谈到水系传说时表示,在日本,“浦岛太郎”与“龙宫神话”家喻户晓,影响深远。浦岛太郎因为救了一只海龟,从而获得了遨游龙宫的机会,离开龙宫时,公主给他一个盒子,嘱咐他年老时再打开,浦岛太郎没有听从劝告,直接打开了盒子,瞬间变成了胡子花白的老人。
浦岛太郎神话中“龙宫”作为异于地上世界的海底世界,其实是一种“他界”,龙宫的美丽风景,展现了日本人对自然之美的重视;浦岛太郎没有听别人的劝告,最终打开盒子,失去了自己的青春,表达了日本民族对于良言忠告的尊敬,以及对于一意孤行的排斥。另外,海底世界中的公主,也是大海作为生命起源的母性象征,是日本民族世界观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水系神话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海洋民族来说,的确起着构建文明的基础作用。每个日本人了解本国文化时,都启蒙于浦岛太郎这样的水系神话。
水族馆实现了百姓对龙宫的绮丽幻想,也是体悟日本海洋文化的环境模拟器,人们自然对其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
水族馆的第四层含义
除了西方化、实用性,以及历史神话原因,日本人喜欢水族馆,其实还有第四层原因,这就是水族馆所表达的“现代性”。
所谓“现代性”,就是异于古代和近代的一切文化样式。现代性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发达的科技。从现代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看,水族馆其实也是一个科研机构,它具有生物研究、物种保存的功能。通过海洋生物饲养、收容技术、槽池技术等蕴藏的内在科学原理,以及巨大的玻璃幕墙、线路管网的外在技术展示,水族馆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高科技的印象,事实上,水族馆也确实是一个充满科技含量的地方。
米歇尔·福柯正如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所说,水族馆的出现,作为一种具有展示功能的机构(institution),形成了一种规训的权力关系,简单来说,人类将曾经无法观察的鱼类放入水族馆,以供自己欣赏,并用科技的力量建造了一座使自己免受“水害”的堡垒,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展示“权力”的方式,水族馆其实就是人类试图真正了解海洋,并最终控制海洋的野心的具象化。
对于海洋型国家来说,跟大海打了数千年交道,想要征服海洋的愿望始终存在,以人类目前的能力来说,想要驯服海洋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建立水族馆,将部分大海“缩入”科技的“魔力”中,就成了满足“掌控海洋梦想”的一种替代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日本人的“水族馆执念”其实存在四个原因,其中每一个原因都足以让他们对水族馆念念不忘。而水族馆这个由“水”构成的中介空间,也确实有着非比寻常的魅力。它不仅连接着大地与海洋,还能透过现代科技与传统神话的映照,将人类那种对于未知永不妥协的精神外化出来,水族馆作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值得每一个人细细品味。
参考文献:
《水族馆的文化史:人、动物与物品所构成的魔术世界》沟井裕一
《金鱼与日本人》铃木克美
《规训与惩罚》米歇尔·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