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案例分享COOC会议梅颖院 [复制链接]

1#
天津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9445242.html

原创迈儿康迈儿康

梅颖院长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眼科中心业务院长

国际角膜塑形协会资深会员FIAO

国际视觉训练与发展协会会员COVD

梅颖院长通过研究报告及数据分析,得出——

周边比中央的离焦状态对正视化调控影响更大,并从离焦性质、离焦量、离焦面积、离焦位置等方面分析周边离焦有哪些因素是会影响到近视控制效果的。**

Part1

中心凹视觉信号不是调控眼轴的关键

年Smith教授发表在著名眼科杂志IOVS上的猴子实验,将猴子戴的镜片中心切一个孔,周边的视野镜片有度数,戴了之后会造成猴子的快速近视。

因此,周边远视性离焦,会促进近视的发展。**

将中央的*斑区切除,周边远视性离焦造成的近视效果仍然存在。

Part2

周边离焦及其影响

01.

周边比中央的离焦状态对正视化调控影响更大

经过之前的研究,以及其他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1.并不是中心凹,而是周边视网膜(中心12度以外)能独立发现屈光不正(离焦),调控正视化,消除离焦。

2.视觉信号依赖的眼球发育调控机制在没有*斑和视力非常差的物种(中枢的视觉很差),正视化进程也有效——不依赖中央视觉。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当中央和周边的视觉信号不一致时,周边的信号会主导。

OK镜中央过矫较小,周边更大范围是近视性离焦。周边的近视性离焦信号,强于中央的远视性离焦信号。所以OK镜过矫一点没关系,因为更大的周边的面积是接收的是近近视性的离焦信号。**

02.

周边离焦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其视网膜范围

研究发现,只有周边离焦的范围(面积)足够大,(中央光学区足够小38度以内)才有可能影响到中央屈光。**

03.

周边近视性离焦面积越大,眼轴增长越缓慢

70天绒猴30只,每组10只,一眼戴-5D/3mm+5D/3mm+5D/1.5mm(另一只眼戴平光接触镜为对照组),观察10周

发现:第一组(-5D/3mm):周边形成远视性离焦,眼轴增长相较于对照眼较快

第二组(+5D/3mm):周边形成近视性离焦,眼轴增长比对照组慢一点

第三组(+5D/1.5mm):中央光学区较小,对于控制眼轴增长的效果更好

那么OK镜的设计,中央光学区越小,就会有更多的周边离焦进入眼内。**

OK镜塑形后形成了红色的高曲率的离焦环,因为曲率比较高,对于光线的曲折能力比较强,所以焦点落在视网膜前形成的是近视性的离焦信号。这就是它近视控制的原理。

Part3

角膜塑形周边远视性离焦信号近视控制的元素

分为以下四类:

1.离焦性质(近视性/远视性):远视性离焦——促进近视发展;近视性离焦——抑制近视发展;

2.离焦量:离焦量越大近视控制效果越好;

3.离焦面积:需要有一定的周边离焦面积;

4.离焦位置(中央/周边):周边的近视性离焦对于近视控制更重要;

Part4

视网膜周边近视性离焦控制近视假说

01.

瞳孔的影响

小瞳孔

大瞳孔(畏光)

周边视野光形成周边视网膜近视性离焦

中轴光形成周边视网膜近视性离焦

近视性离焦“起始点”靠周边

近视性离焦“起始点”靠中轴

近视性离焦面积小

近视性离焦面积大

视觉质量好

视觉质量差,容易炫光

02.

周边离焦量的影响

离焦量与AC,降度,RC等镜片设计相关。

角膜塑形镜是度数越高,压力越大,RC才会越陡,离焦量才会越大,那么度数越浅,周边的离焦量就比较小。

低度数,还想要控制近视效果好,但离焦量少,那怎么办呢?

新型的角膜塑形镜设计,通过增加RC的曲率,增大周边离焦量使低度数视网膜周边也有很好的离焦效果。

myOK镜片中央是非球面的基弧区,非球面是中央压的更平,周边遇到的压力就更小了。

压力变小了正度数更多,所以周边近视性离焦量更大,离焦的面积更大。**

03.

治疗区VS离焦环面积的影响

治疗区大,离焦环面积小,视觉质量好。

治疗区小,离焦环面积大,视觉质量差,近视控制效果好。

实线:球面基弧虚线:非球面基弧

非球面基弧的优势:压力集中在中央,周边更容易形成近视性离焦**

04.

角膜相对屈光度区域累积变化量

医院杨晓教授的研究发现,尖底锅的角膜形态较平底锅形态,近视控制效果好。**

05.

尖底锅的形态与屈光矫正

尖底锅的形态,视觉质量相对较差,但小朋友的眼睛能很好的调节并适应。**

相关阅读

案例分享

COOC会议张姝贤主任《myOK角膜塑形验配与案例》

新产品

解析高透氧全屏非球面OK镜myOK?迈儿康?:低度数也能产生高离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