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和老花眼能够互相抵消?年轻的时候有一点近视,老了就不会得老花眼了?又近视、又老花,是不是好事?······
严禁在此“谣言”惑众!
医院医生表示,远近互补的说法看似有道理,确实不准确的。
他们解释:
屈光状态真正相反的是近视和远视,但远视不等于老花。
老花是指调节幅度和调节能力变弱,一般在40岁以上人群中才会发生,而远视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
眼睛的工作原理
眼睛相当于一部精密的照相机,前部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组,属于屈光系统;后面的视网膜相当于相机的胶片,属于感光系统。屈光系统其实就像一块透镜,把广阔世界的影像通过这块透镜汇聚到小小的视网膜上。
屈光系统的重要特性就是屈光力,屈光力越大,汇聚光线的能力就越强。角膜在屈光系统里屈光力最大,大约多度,但角膜相当于定焦镜头,屈光力是不能改变的。与角膜相比,晶状体的屈光力虽稍逊一筹(约度)。但晶状体通过改变形状,屈光力可以有多度的调节能力,就跟相机的光学变焦功能一样。角膜和晶状体双剑合璧,构成了眼睛几乎所有的屈光力。通过他俩,眼睛可以把几十米高的楼房完整地缩小并投射到几平方厘米的视网膜上。
晶状体调节屈光力的方式非常微妙。晶状体周围有一圈睫状肌,通过细小的韧带和晶状体连接。且睫状肌和晶状体之间平时都在相互较劲:睫状肌越紧张,晶状体就越松弛(变圆变厚),屈光力就越大,越适合看小物体,看得越清楚;睫状肌越松弛,晶状体就越紧张(变长变薄),屈光力就越小,越适合看大场景,看到的范围越大。
眼睛能变焦,屈光能力能根据所看物体的远近大小来调节,就是靠睫状肌和晶状体这一对兄弟相互间的较劲实现的。
近视眼、老花眼,是怎么回事?
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睫状肌就会经常处在紧张状态,并且渐渐适应这种状态不再放松,而晶状体则变厚,仿佛给眼睛戴上了一副老花镜,能看清近处,却看不清远处。
远视的发生原理与近视相反。
近视和远视多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过短造成,而老花眼则是晶状体和睫状肌老化,屈光力减退所致。
老花眼学名老视,是指晶状体随年龄增长,弹性变差,睫状肌再怎么紧张也不能使它松弛;或者是睫状肌本身老化,也不怎么紧张得起来了。
于是造成看近处时调节能力不够,总得不到足够的屈光力,物体尚未成像便到达视网膜。
近视、老花,可以抵消?
一码归一码!事实上,近视和老花眼在病理上并不同源,一个是睫状肌老了,没弹性了;另一则是屈光不正,是不能相互抵消的。之所以经常会有人认为近视可以和老花眼“抵消”,绝大部分是因为跟视力正常的人比起来,近视的人对老花眼并不敏感,他们会比拥有正常视力的人更晚感知自己老花的事实。
又近视、又老花,怎么办?
为了全程看得清楚,一般情况下需要配两幅眼镜,或者渐进多焦点眼镜。
渐进多焦点镜片分为远光区、过渡区、近光区三个区域,可以同时解决看远、看近、看中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