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截至19日16时50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6.2级地震已造成人遇难(甘肃人,青海14人),震中及周边民房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损坏。此次地震的震级为何如此高,破坏力如此大?后续有无发生更大余震的可能?对目前的防灾减灾工作有何启示?为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1震级为何如此高?记者了解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甘肃积石山附近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此次地震震中位于甘东南地区,距离最近的断层拉脊山北缘断裂约3公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首任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介绍,甘东南活动构造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重要组成区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长期挤压作用,该区构造活动强烈,发育着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临潭——宕昌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迭部——白龙江断裂、塔藏断裂、岷江断裂、雪山断裂、虎牙断裂等多条深大断裂。“中国南北地震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地震,如年的海原8.5级特大地震,年古浪8级地震,还有一系列7.5级以上地震。因此,该地震带发生6级以上地震,并不罕见。”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端智库专家高孟潭表示,拉脊山断裂带近年来地震活动并不频繁,但本身处于地震活动的构造带上,因此,具备发生强烈地震的条件,“该地区在我国抗震设防区划图上的抗震要求较高,属于重点防范的地区之一。”2伤亡为何如此严重?高孟潭表示,相对于同等震级的其他地震,此次地震的破坏力偏强,主要原因是该地震发生在以逆冲断裂为主的构造体系上,是一次典型的逆冲型破裂。逆冲型破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起的地表震动非常强烈,破坏性很强。其次,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比较严重,涉及范围广。此次地震灾区本身属于地震灾害多发区,在岩层构成上,有黄土、红土等,本身就易发生地质灾害。历史上的强震发生后,也曾经引发很多地质灾害。从目前情况来看,滑坡、崩塌等对于公路交通的影响比较大。另外,发震时刻正值隆冬季节,又是该地区寒潮活动频繁的时期,低温对埋压受困人员的存活率、健康状况都会带来很大影响,对救援工作会造成很大困难。地震导致水电暖等基础设施的破坏,对灾区群众的生活影响也会很大。从历史情况看,12月、1月也是地震多发的时段,而且又是北方最为严寒的季节,海原地震就曾因极端严寒导致伤亡严重。“这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未来要加强隆冬季节高寒地区大地震的应对工作。”高孟潭说。另外,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被称为“浅源地震”,此次震源深度约10公里,属于浅源地震。对人类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基本都是浅源地震。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汶川地震震源深度为14公里,唐山大地震震源深度为12公里。徐锡伟还提到,当地地处山区,不少房屋建在边坡地带,地质不稳定也容易造成更大的破坏。新京报记者从当地群众与参与救援的人员处了解到,当地地处高海拔山体地区,砖混结构的自建房较多,在此次地震中受灾较为严重。对此,高孟潭建议,后续应该结合风险普查,加强对农村地区房屋安全的管理和加固工作,提升农村地区房屋的抗震性能。同时,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