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也是第二十四届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爱眼日起源于年,当时由天津医科大学眼科教授王延华与流行病学教授耿贯一首次向全国倡议,并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爱眼日第一次研讨会。这一倡议受到眼科学界和眼科专家们的响应,决定每年5月5日为“全国爱眼日”。
到了年,卫生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将爱眼日活动升级为国家节日之一,并重新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为何把5月5日改为6月6日,有一种说法是“66”更像人的两只眼睛。
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健康,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那么,生活中家长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争论,发现孩子近视了该不该立即配戴眼镜?什么火候配戴更合适?
专家一致认为,从用眼卫生的角度,近视到一定程度,就应该戴眼镜。
那么什么“火候”开始配戴呢?
一般度以下的轻微近视可以不必戴眼镜,但前提是视物、看黑板眼睛不疲劳。这个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克服不良的用眼习惯,争取控制近视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不戴眼镜或许有不戴眼镜的理由,但那些理由是不当的,也是不堪一击的。譬如说,有的学生和家长担心戴眼镜会使度数越来越深,还有的人怕一旦戴上眼镜就摘不下来,其实这种顾虑是没根据的,也完全没有必要,戴框架眼镜仍然是矫治屈光不正最有效的方法。
至于调查显示的学生患近视不戴眼镜的其他一些原因,有的对视力下降毫无察觉,直到学校体检才知道已患近视;有的是怕影响美观,不肯戴眼镜,还有的怕麻烦等等,则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专家提出,绝大多数青少年近视属于单纯性近视,只要注意用眼卫生,并及时戴眼镜加以矫治,完全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据资料显示,近视眼的形成,遗传因素占60%,环境因素占40%。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高度近视,有可能会遗传给子女。子女在患近视过程中,度数可能会逐渐加深,这是遗传因素在作怪,与佩戴眼镜没有关系.而佩戴眼镜不仅方便日常学习生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眼的发展。
科学提示,如果不配戴眼镜,模糊的视网膜成像可以加速近视的发展,如果配戴一副合适的框架眼镜,可以使模糊的视网膜成像清晰,这样既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方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近视的发展。
当然,戴眼镜只能治标,难以治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眼保健堪忧的局面,还需要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眼保健理念。青少年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应间断性用眼;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饮食,尤其是必要元素的摄入。眼睛的健康不仅有赖于人们的爱眼意识,还与眼保健制度的建立,医疗市场、眼镜市场的规范管理密切相关。全民眼保健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参与。
让我们一起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呵护好他们的光明未来!
(壹点号《节日研究》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翟恒水综合自健康网,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