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的视觉功能(visualperformance)包括:光觉、色觉、形觉(视力)、动觉(立体视觉)和对比觉(对比敏感度);视觉功能检查(examinationofvisualfunction)是依靠视力表、色盲检查本、视野计、暗适应计等仪器,检查人眼的上述功能。
而我们通常讨论的视功能检查,实际上就是指其中的一项:双眼视功能(binocularvision)。
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相应部位所形成的像,经过大脑的视觉中枢融合为一,使人们感觉不是两个相互分离的物体,而是一个完整的立体形象,这种功能称为双眼视觉,是我们睁开双眼看世界的基础。
双眼视功能可分为三级,“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
双眼具有同时注视并感知的能力。
是在双眼具有正常同时知觉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分析处理,能将同时来自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有轻微差异的两个影像综合为一个完整物象的功能。
立体视觉是双眼观察景物能分辨物体远近形态的感觉,看物体是立体的,不是像照片一样只是平面的。
通过眼球的运动功能(集合能力)、眼睛的调节能力,以及集合与调节是否匹配等检查,可以判断双眼视功能是否正常。只有视功能正常,才能清晰、舒服、持久地看东西。视功能异常初期无明显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视疲劳。
出生后,人的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世界;出生两周之后,孩子看到的东西与外界的实物才开始逐渐对应。17个月,就有一些孩子已经能够达到与成人接近的平面视力,第一级视功能健全。但也有不少孩子要到6岁后甚至更晚才达到这一水平。
一级视功能什么时候完善,二级视功能才有建立的机会。但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达不到这个视力,比如双眼视力相差较大(超过标准视力表两行);这时,二级视功能的形成就会受到影响。
为了看清事物,双眼必须能够盯住一个物体,才能形成两个能够融合的平面像。眼球对远近不同的目标,都要有能力准确追踪。从近到远,眼球的位置都不相同;只有能够实现追踪远近目标时需要的眼球运动范围,才能够保证准确地追踪。这个范围被称作融合范围。
正常的融合范围是从-5°到+25°;但如果这个范围小于10°,即使原来形成的二级视功能都有可能丢失。不仅丢失了二级视功能,还有可能出现斜视。没有融合(二级视功能),就没有实现三级视功能的条件。
因此,在儿童视力发育阶段,定期检查视力和双眼视功能就非常有必要!
验光得到结果是当时眼部的屈光状态,一般可以满足验光距离时视物清晰,而正常生活工作中,我们要看不同距离的物体,需要调节、聚散——即双眼视功能的参与,所以应在屈光检查之后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若发现双眼视功能出现障碍,可制定相应视觉功能训练方案,利用工具对眼睛视觉系统进行锻炼,从而提高视觉功能、视觉舒适度。
即使是相同的屈光度数,不同状态的双眼视功能需要不同的矫正方式,例如:
存在没有放松的调节(NRA低):需要放松调节,否则会影响验光结果
调节能力差(PRA低):除了配镜以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视觉训练
高AC/A、集合过度:可以使用看近减低度数的下加眼镜
集合不足:即使度数很低,看近仍必须戴镜,同时进行集合训练
很多视疲劳和近视增长较快的青少年都会伴有调节、集合等双眼视功能的异常,通过双眼视功能检查和相应训练可以使视觉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缓解视疲劳。有研究表明,这可能对近视控制也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青少年儿童近视患者来说,进行全面的“双眼视功能检查”之后,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矫正方案,包括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抗疲劳镜片、渐进镜片、角膜塑形镜以及配合双眼视功能训练等,解决青少年由于双眼视功能异常引起的近视度数加深快,复视等。
针对成年人,可根据检查结果合理矫正,合理戴镜,合理训练能,有效解决成年人由双眼视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疲劳,眼酸,眼涨,视近困难,困倦感等。只有拥有正常的双眼视功能才能享受舒适、持久的视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