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近视的解决方案是显而易见的、部分存在争议,让我们从技术与伦理的角度来妥善看待:
1.框架眼镜:最安全,可以弥补东亚人扁平脸的不足;但不方便,影响接吻且冬天易起雾、高度近视者外观不佳。有关成人规范验光,详见之前文章
2.隐形眼镜:软硬片皆可(详见之前文章),美观但有过敏与感染的隐患
3.激光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的一种,事先必须接受规范的评估,主要是近视度数与角膜厚度的关系。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是不会有危险的,我自己就做过LASIK手术,摘掉了眼镜。出于可以想见的原因,不少机构有意无意的放宽了适应征;而不少“刚需”病人(比如当兵、招工、升学等)也有意无意的踏入了放低的门槛。这些人易招致不良后果。随着时代发展、理念更新,当兵、招工、升学的限制越来越少了,“刚需”人群正在逐年下降,而为美容需要摘镜的人群正在稳步增长。有关激光近视手术的知识,各家单位都有详尽的介绍,不再赘述,下一篇文章我会详尽补充自己的观点
近视手术是为了改善外观、方便生活,属于美容范畴(因之,各国保险都不予报销)
从伦理角度说:医生切不可为了经济指标或逞能,抱着侥幸心理去挑战美容手术的限度。比如角膜厚度勉强凑合近视度数,削尖脑袋“钻研”这个技术、“推荐”那个方案,而应理直气壮的告诉病人:你不适合手术,仍然戴眼镜吧!
从伦理角度说:院长、主任给的压力是一时的,而超范围做事招致不良后果的良心谴责是一辈子的
从伦理角度说:若真把病人看做亲人,就要和病人一起享受美容手术的硕果、要和病人一起规避风险。美丽与健康,当然选择后者
4.有些方案随着时代更替,被自然淘汰了:比如“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第一代的准分子角膜切削术PRK”
5.高度近视(度的属于高度近视,度、也有说属于超高度近视)的解决方案,尤显技术与伦理的必要
从激光手术的技术角度而言:度数越高、需要切削的角膜就越多、剩下的角膜就越薄;暗夜瞳孔越大、需要的切削区就越大(以此改善夜间眩光)、损失的角膜就越多;角膜形状越不规则(指散光高)、需要切削的角膜就越多。术前检查时,医生必须精确计算剩余的角膜厚度,留的越多越安心、对病人的预后越有利。角膜厚度够不上高度近视的切削怎么办?于是有了以下方案:
a.若不想戴厚眼镜,可以考虑RGP硬片(度以上的传统软片,稳定性不佳,详见以前文章);也可以考虑先激光解决大部分度数,再戴薄的眼镜
b.后房型眼内晶体植入(ICL),这个新事物在国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