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SMR日戴软镜成功用于高度近视与散光 [复制链接]

1#

本文章转载自林芮安脸书

NEW

《SMR日戴软镜成功用于

高度近视与散光之近视防控》

分享两位近视度以上

散光~度

成功以SMR施以近视防控的案例:

案例一:小彤

特别

一年前,妈妈带她来要求控制近视。检查后,

右眼近视度、散光度;

左眼近视度、散光度;

还合并先天性眼球震颤。左眼可以矫正至0.8,尚不算弱视。

看到这种度数,第一个反应大多都是:这怎么有办法塑型啊?!

她的确是棘手案例。不过,凭借着过去一些成功的经验,我和店长觉得,应该可以帮助她达成梦想。

眼球震颤的人,眼球会不自主快速移动,戴一般的有框眼镜可能更易有模糊、疲劳、头晕的现象(眼睛动来动去,眼镜却完全不动,视轴若移动对焦到镜片外圈时,就产生了棱镜效应)。去除有框眼镜的矫正方法,诸如隐形眼镜或角膜塑型等,可以降低此种问题。再者,夜戴的角膜塑型或日戴的拟真塑型SMR,还具有防控近视的特有功能,用于小彤这种情况,可算是一举两得。

虽然小彤的近视这么深,又加上这么高的散光,但我们的角膜塑型技术曾经成功矫正过很多位近千度的近视、近度的散光,所以是有胜算的。

不过,小彤比较畏惧夜戴的硬式镜片,小彤妈妈研究过我在脸书上关于日戴SMR的贴文,所以很想试试堪称“塑型进化版”的SMR。

SMR是软式镜片的材质+硬式镜片的构造。和一般软式隐形眼镜的触感一样,戴上几乎没有感觉;却能仅以一圈环带“站立”在角膜上,不会包住整个角膜,所以每天可以戴上15~16小时,不怕缺水缺氧。许多家长很难跳脱“软式镜片不能戴太久,会缺氧!”的既定成见,直到看了我们新加坡传来的案例(如图:改戴SMR后,从前旧的新生血管竟消失无踪了!)才相信特殊设计的SMR真的不是一般普通的隐形眼镜,不再有悬念。

由于是硬式镜片概念的构造,又能覆盖至巩膜区,因此SMR是以“圆化”的方式(全面性)来矫正角膜散光,而非一般镜片必须十字轴向矫正(经纬度)。全面性的光学效果当然是更优的!

特别

然而,再好的东西都有其极限;SMR可以矫正度以内的近视(近视高于度的人也很罕见吧!),角膜散光则可至~度左右。小彤左眼散光度想挑战SMR,可得实际下手去试才知道啰!

结果,右眼如预料的没有问题,戴上镜片后的视力随即1.0,左眼经过调整为STC(SMR的散光加强版)后,视力也达到原本的最佳矫正视力0.8。

视觉上的清晰度就不必说了,比起从前戴眼镜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我们想要的近视稳定,也达标完胜。一年下来,度数完全没有增加,即年增度数为零(0度),甚至优于我们上一期的统计平均年增度数(23度)。

推荐

案例二:小宽

小宽大班就发现近视度,点过长效散瞳剂一年多,无效后停用。3年来,近视又增加了多度!曾经到附近的眼科尝试角膜塑型,但是孩子在配戴过程中因为害怕而放弃。

听说我们有SMR新技术,就再抱一线希望,全家搭高铁到高雄来求诊。

检查后,9岁的小宽,

右眼近视度、散光度;

左眼近视度、散光度。

不敢戴硬式镜片,幸好还有软式日戴SMR;对于我们的孩子王--店长来说,4岁多的孩子都能顺利戴上了,何况是9岁的孩子。而且小宽很幸运,角膜散光属于集中的型态,SMR成功的机会更高。

现在,小宽从裸视0.01,戴上SMR后跃为1.0。不再需要隔着厚厚的眼镜看到的视觉,是鲜明且真实的。祝福他和其它SMR的小朋友一样,不但从此看得清清楚楚,近视也变成龟速成长^^

对比

成功验配好这类小朋友后,除了感恩(感谢台湾之光董晓青医师发明这么棒的技术)和欣慰(我们的努力对孩子有实质的帮助)之外,心里还是会感慨:

为什么这些孩子没能更早开始搭上正确的近视控制列车?

有的家长问:「不是听说要等孩子大一点才能塑型吗?」

等,究竟要等多久呢?国际认定属于疾病的近视,可是不等人的啊~~

NAMASTE!!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