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疗后近视度数降低了眼科专家破解视力骗局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m.39.net/pf/a_4305593.html
近视能不能治好?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为什么度数一直在涨?视力好了就等于近视没了?……学霸姐也是个高度近视患者,对近视的不便感触实在非常深,下图也是我跟小朋友的日常。前段时间我还跟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我为此我研究了很多文章,列出了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图片来自于丁香医生

1

看不清

“十米外人畜不分”、“失去了眼镜堪比死亡”、“新买的眼镜好难配衣服”……

近视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绝不仅仅只是“看不清”“不方便”“不好看”,它还可能意味着你无法应征入伍一圆当兵梦、无法通过民航招飞考试翱翔蓝天……许多梦想还没起航就已早早折翼,无数人都为此忧心忡忡!

所以学霸姐最羡慕那些大学里都没有近视的人。还有的人就是怎么毁眼都不近视,让人羡慕嫉妒恨。这是为什么呢?眼科医生告诉我们,这是天生的差别,因为有些人的眼球,就是不容易近视,他们的眼球有什么特点呢?一个字:短。

虽然人人都知道视力很重要,可国人的视力依然在每况愈下,近视人群也越来越低龄化!8月7日,教育部的发布了一则消息,与年底相比,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初中生近视率增加了8.%,高中生近视率增加了3.8%。

来自于最新的统计数据,我国近视人数已超6亿人,越来越多的眼镜,没有戴眼镜的也可能是隐形。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看不清”大国。

而暑期的眼视光门诊,天天都是乌泱泱的场景。患者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医生说话只能简化成这样了:

“近视是治不好的!手术也是治不好的!”

“近视度数就是容易涨的!你戴不戴眼镜都会涨的!跟眼镜无关!”

“散光是天生的!不不不,不是遗传的意思,天生的不等于遗传的!”

……

简单粗暴的语言是双刃剑,有时一语惊醒梦中人,有时却把病急乱投医的患者推向骗子的怀抱。

儿童近视如何发生的

眼睛是通过调节睫状体的收缩或舒张,从而改变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

刚出生的时候,孩子眼睛的眼轴比较短,而角膜的弯曲度比较大,这种生理结构使得孩子在6、7岁以前,眼睛都是远视的状态,所以睫状肌长期处于不同幅度的收缩状态。在此期间,如果孩子眼睛常常超负荷工作,特别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将导致用眼疲劳,远视状态结束的时间可能会提前,而且这种疲劳的积累极易让孩子发生近视。

近视按发病机理可以分为:假性近视(调节性近视)、真性近视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性近视。

假性近视是由于眼球的睫状肌痉挛,是一种功能上的异常,若不及时防治,会使眼球前后径变长,形成真性近视,则是一种结构上的异常。

复旦大医院副院长周行涛却指出“近视,没有真假之分“

他提出,医学上定义的近视就是近视,与其他疾病诊断一样,无需且也从不强调“真性”。

因为近视在婚恋、求职、升学、特殊岗位等仍有可能受到制约甚至隐性歧视,所以近视患者人总会本能地抗拒“得病”的概念,“假性近视”的说法,恰恰扮演了那一道心理缓冲的角色,说到底是贩卖焦虑。

“假性近视”严谨的表述应为“调节性近视”,指用眼过度后睫状肌出现调节痉挛。这是一种“眼睛疲劳的状态”,它不仅存在于近视眼,远视眼、正视眼和正常眼中也都有可能存在,通过适度休息就可以缓解。

部分商家通过模糊近视的概念,推出五花八门的假性近视治疗仪和训练机构,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主打口号就是“假性近视可以治疗”。患者交钱后接受“治疗”,以为视力真的恢复了,近视也被治好了,其实只是通过适度休息,把痉挛、疲劳给消除了。

科学道路千万条,没有一条是捷径。近视防治千万条,科学防治第一条。如果就诊发现存在近视,那么听从医嘱,进行生活方式、配镜、药物等干预,才是最正确、最省钱、最防骗的选择。

3

视力骗局

视力好了就等于近视没了?视力变好了,就以为近视度数下降甚至没有了,这是很多家长的大误区。

正因为现在近视人数这么多,家长又非常重视,所以有很多“视力康复”机构,“治愈近视散光”“智能降度数”“轻松摘镜”,而网上这类产品也是多如牛毛:每天十分钟轻松摘掉眼镜,半年降低度。

相信科学!相信科学!近视形成不可逆!

就算做手术不戴眼镜了,但仍然只是改变了不戴镜的裸眼视力,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疗近视,原有的近视眼底病变不会得到任何改善。

现在有很多视力提升机构,号称“降度数、摘镜”,其实只是通过“提高裸眼视力”,让大家以为近视度数降了。

视力表最小一行都看得清楚,你以为近视就消失了吗?

他们所描述的降度数方法,有各种头戴式、桌面式或立式的仪器、图像、屏幕等训练,有穴位按摩、眼球转动、中草药热敷或熏蒸、眼贴等,还有各种“理疗眼镜”“降度数眼镜”“负离子眼镜”“小孔镜”……

而通过这种训练,视力表上可以提升,但在“视力好”的假象中,有可能不知不觉发展成中、高度近视。

近视是因为眼球过长,而散光则多是因为角膜各方向弯曲度不一样。它们的共同点是没有清晰的焦点落在接收视觉信息的视网膜上,所以看不清东西。

想纠正这种状态,就要改变眼球的形状,目前通过训练是不可能做到的。

那为什么通过训练可以不戴眼镜视力也提高?这里需要分析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大脑的模糊适应现象。

就算是同样近视度数的人,查视力结果却有可能大有不同。所以医生不能简单查查视力就告诉你有多少度数,而是需要其他检查辅助。

如果两个眼睛里焦点的位置离视网膜一样远,那模糊程度也应该一样啊?为什么视力不一样?

这涉及到一个焦深的概念:虽然成像在焦点处是最清晰的,但其实在这个焦点前面和后面的一小段距离里,成像也是相对比较清晰的。如果视网膜能接收到这段焦深范围内的光线,大脑也会识别为“清晰”。也就是说,大脑对不清晰是有一定的容忍范围的,只有超过了这个范围,我们才会感觉到不清晰。

假设焦深如图那么长,那么对于*斑接受到的光信号,大脑会判别为“清晰”

这就是视力训练有效果的原因,它其实起作用的地方根本不是眼睛,而是大脑。大脑不断地适应模糊的视觉后,这段“可容忍范围”是可以扩大的。这样原本大脑认为不清楚的东西,也会变得清楚,于是视力就提高了。同样近视度数的人,也会因此测出不一样的视力。

只是,这一切适应都要建立在“模糊”的前提下。一旦戴上合适的眼镜,视觉突然变清晰了,聪明的大脑一定会选择最清晰的范围看,把原来能容忍的那些模糊影像全部抛弃掉。所以这样的机构一定不会让小孩戴上足够度数的眼镜,否则他们也就一秒破功了。为此他们也摸索出了最有效的说辞,那就是:戴了眼镜就摘不下来了!

其实,视力医院就诊的“警报器”。可是大脑的模糊适应会欺骗自己。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患者视力还不错,他还会听医嘱、定期复查吗?他还会及时发现自己的近视正在加深吗?

这些机构由于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采用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的。其中很多训练方法需要高强度的用眼,与“减少眼睛疲劳”的近视防控原则是背道而驰的。不少小患者训练之后,视力变好了,可是近视度数比原来还高。慢慢地,近视加深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大脑能容忍的范围,就再也看不清了,视力就会断崖式下降。

听到这,有家长还有疑问:孩子不但视力好了,验光单子上的度数也真的在降低呢。

4

机构猫腻

那这些“治疗近视散光”机构的猫腻在哪里呢?

1、视力表

咱们视力表的国家标准,叫做“标准对数视力表”。它长这样:

有时为了照顾小朋友或者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图形视力表;要求比较高的体检,会使用难度更高的“C”环视力表:

实际工作中受到场地、患者病情、认知水平等条件的限制,我们会使用很多类型的视力表。但同一个人使用不同视力表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只有使用同一个视力表,光照、距离等环境要求都一模一样,并且检查者采用同样的鼓励辨认的方式,比较前后的视力才是准确的。

想让孩子这次的视力差一些,下一次的视力好一些,简直太容易了。灯箱里面的灯源换暗一点的,或者反射镜给放远一点,或者换个印刷对比度差一点的视力表,或者缩短每个字辨认的时间,视力就变差了!

、验光单

验光,就是确定小孩度数的检查方法。其中,电脑验光作为一种傻瓜式的、能粗略测出度数的办法,已经被广泛使用了。

但是,但是!电脑验光是一种初步筛查的方法,它经常不准确!

下图显示的是在同一天用同一台电脑验光仪,先后两次给同一个人测的度数。第一次测得右眼度近视,左眼度近视。第二次测得右眼度近视,左眼75度近视。

图片来源于“眼科医生罗荃”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里要讲到眼调节的概念。眼睛需要看清楚近处物体的时候,会自动调节成一个近视的状态。那么一个本来就近视的眼睛,看近的时候就处于一个度数更深的状态。

但我们需要确认看远的度数,所以要尽量排除看近调节的影响。做电脑验光时,要避免孩子盯着仪器表面或者其他近处的物体看,而是要求孩子看着机器里面的图案,并想象它在很远的地方。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会按照规范来操作的。左边的结果,就是医生故意要求被测者盯着仪器的探头,所得出的度数。

其实,就算测的方法正确,但如果在测之前诱导了孩子看近处,也能造成近视度数偏深的结果。很多类似的细节可以引起或大或小的度数偏差。只要第一次测深了,以后度数“变浅”可都是他们的“功劳”了。因此,这些机构可以达到“我想让你度数变浅就变浅”的目的。

那么,散光呢?电脑验光仪也能测散光。但是散光结果同样要求患者测的时候方法正确,头摆正,配合得好。小孩只要眼睛有一点点偏,散光的结果也可以千差万别。

3、镜片度数

电脑验光不准,那眼镜片度数是准确的吗?可以拿孩子现在的度数和以前配的眼镜度数比较吗?

当然不行。首先,眼镜度数并不一定就是孩子的准确度数。如果患者试戴时不适应这样的度数,或者根据患者病情考虑需要加减,医生会进行调整,得出最后的度数,这个叫配镜处方。有时不同的医生或验光师给出的配镜处方略有差异,其实只要不违反配镜的基本原则,都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配镜处方包括球镜、柱镜和柱镜轴位等等参数,普通老百姓哪里能准确记住呢?大家把眼镜拿去这些机构一测,也不懂看机器,人家说有多少度数就有多少度数。我们测眼镜度数用的焦度计,用起来也是很讲究的,稍微偏一点度数就不对了。您怎么就信了呢?

所以,这些方法并不高明,只是抓住了家长们急切的心理,能骗一个是一个。

5

近视了怎么办

延缓发展是关键

对于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近视一旦形成不可逆转,延缓发展才是正经路子。科学地控制近视,其目的并非提高视力,更不是摘镜或降低度数,而是避免近视度数不断加深、眼轴过度增长,导致孩子的眼球在日后产生致盲性的问题。

1、正确用眼习惯

孩子写作业时,建议遵循0:0:0法则来控制用眼时长。即每0分钟,抬头远望0英尺(≈6米)距离0秒。即使生活中难做到准确控制时间,也一定要有间隔休息眼睛的意识。学习坐姿也要培养好,东倒西歪影响体态更影响视力。可以参照“一拳、一尺、一寸”原则来指导孩子姿态。

每日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证明,户外活动可以帮助大大降低孩子近视的发生率。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来说,也能间接起到防控作用。

确保睡眠时间。睡眠不良可能会造成用眼疲劳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加速视力下降。

保持愉快的心情。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很重要,除了正确引导,自己也应以身作则。不要把责任都推给孩子,否则孩子心理压力也可能造成近视加深。

、定期全面检查眼睛

孩子的屈光系统在持续变化发展,只有定期检查,才能帮助做到正确防控。屈光检查包括孩子的视力、屈光度数以及各项眼部参数。

已经近视且配镜的孩子,检查间隔建议为寒假、五一假期、暑假和十一假期,以及时调整变形的镜架和监控度数的变化,度数变化超过50度则需要及时调整镜片。

3、配备合适的眼镜镜片

一副好的眼镜,镜片是关键。在合理用眼的前提下,给孩子配备合适的镜片,能够帮助延缓近视发展。

近视度数的加深与戴眼镜是没有关系的,而是由于孩子生理发育眼轴不断增长,再加上用眼负担的加重,以及不正确的用眼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的。反倒是戴镜后视觉质量提高,用眼疲劳改善,一定程度的延缓了近视的进展。

6

关于近视手术

“戴上眼镜不方便,取下眼镜看不见,想要手术复光明,又怕出现大风险”。这大概就是所有近视患者的普遍心理。学霸姐简单介绍一下近视手术。

手术名称虽然五花八门,但基本上就是全飞秒、半飞秒、EVOICL这样几种类型。

“全飞秒”(SMILE)和“半飞秒”(LASIK)就是我们常说的激光手术,医生操作“飞秒激光”机,按照设定的模式传输激光脉冲,在眼角膜上进行各种靶向切削,切削掉一定厚度的角膜形成凹透镜来获得视力。可以粗略理解为“把角膜切削成了一副近视眼镜”。

半飞秒,需要先用飞秒激光制角膜瓣,再进行角膜基质层切削,最后合上角膜瓣。

全飞秒,不需要制瓣,在角膜上进行微小侧切,并利用激光在角膜基质内切割出一个微透镜,通过mm左右的切口手动取出微透镜,但对眼睛的要求也高。

无论是“全飞秒“还是”半飞秒”,激光手术都是一个“减法手术”,会切削掉一定厚度的角膜。

除了全飞秒,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先进手术方式是EVOICL,它是个“加法手术”,不切削角膜,换句话说,不改变你的眼睛内部结构,在眼睛后房植入一枚人工晶体,适合角膜过薄,近视度数高的人。学霸姐做的就是这个手术。

近视手术相当于在角膜上雕刻眼镜,一定要经过详细的检查,医院!而且,18岁以下都不能做!!!

以上内容综合自“罗荃聊眼睛”“丁香园”“医学界”

有问题留言学霸经,学霸姐看到会回复的哦。

学霸姐:年川中大县高考理科第一,进入帝都。

毕业后在北京互联网大厂搬砖,在国家级媒体摸爬滚打。

致力于分享传播最优的学习经验、方法、知识和体会。

分享 转发
TOP
2#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ww.tlmymy.com/m/

“闭上右眼,对面楼里的人在干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闭上左眼,一百米外人畜不分!”

上面这句很“魔性”的话,是知乎上一个单眼近视的网友在吐槽自己两眼看东西时的感受。

近视在青少年群体中很常见,但是单眼近视你听说过吗?——一只眼睛视力好,另一只看东西却模糊了。

这种“神奇”的现象,专业上被称为“屈光参差”。主要是由于两只眼睛眼轴发育不平衡引起的。

一眼近视,另一眼远视或正视,都属于屈光参差。而且,双眼度数差距超过了一定的范围。

明明两只眼睛同时用,为什么只有一只眼睛近视了呢?

在儿童眼睛发育过程中,双眼的屈光状态普遍存在轻微差异,这很正常。

而且,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发育是一个远视度数不断减轻、近视程度不断发展的过程。

但如果双眼在这个过程中进展不同,就可能引起屈光参差。

产生屈光参差的原因

1、遗传;

2、眼球内部结构不同(如:脉络膜厚度、巩膜韧性、角膜的曲率,眼内的压力);

3、后天的一些不良的用眼和生活习惯:比如,长期歪头写字、侧躺着看书看电视玩手机等。

孩子单眼近视,要不要管?

单眼近视的孩子,由于一只眼睛也“够用”,不会看不清楚,所以孩子自己不会察觉,家长也不容易发现。问题往往会被长时间掩盖,危害严重。

即便发现了,家长对于单眼近视也感到很困惑:

不戴眼镜也能看清楚,但眼睛容易累,甚至还会头晕、恶心、流眼泪……

可戴眼镜又不方便,也担心戴上就取不下了,而且还影响美观,到底该怎么办呢?

一些乐观的人会想:

单眼近视不过就是一只眼睛近视,但我另一只眼睛很好,没有关系吧?

殊不知,单眼近视带来的危害要大于双眼近视!

单眼近视了会怎么样?

我们眼睛的视力会因为遗传、后天发育、用眼习惯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屈光度差异。

这个差别如果很微小,并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太大影响,但如果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比较明显地反映在视觉体验上。

来,体验一下这酸爽的感觉:

危害1:融像困难

我们发现,当两眼的差异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开始出现视疲劳、头痛、融像困难、阅读障碍、立体视丧失等临床症状,甚至会导致斜视、弱视。

一般的界定范围是:两只眼睛近视度数差别≥度,一旦双眼差别大于度,意味着两个像差超过了5%,这就超过人体的补偿范围了。

为了避免重影的痛苦,大脑会进行高级干预,在双眼注视同一点时,直接牺牲掉某一眼传来的图像信息,以避免互相干扰。

危害2:不等像

双眼不等像是产生双眼视觉问题的重要因素。

戴框架眼镜时,两眼镜片放大率不同,可能产生光学性不等像。

近视眼患者通过普通眼镜矫正后看东西会变小,远视眼则相反,变小变大的程度和近视远视的程度成正比。

若一眼近视,一眼正常,双眼度数相差较大时,戴上眼镜后,会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物像,大脑无法处理这种情况,人就容易头晕头痛。

虽然经过配镜,双眼视力都达到了1.0,但物体通过不同度数的镜片,在眼睛视网膜上所形成的物象大小存在差异。

即使双眼视功能正常的人,如果改变一眼的像大小,诱导出现双眼不等像后,双眼视功能也会随之下降。

危害3:眼睛易疲劳

屈光参差使双眼视物清晰度不同,双眼融像发生困难,容易导致视疲劳。

导致视疲劳、眼睛干涩、流泪、头痛、恶心、眩晕等问题。

在判断距离、角度时也可能会出现偏差,步行或开车时,容易危害自身安全。

危害4:“差眼”视力下降更快

我们的眼睛在使用时会遵循一个原则——“用进废退”——好的眼睛经常用,不好的那只眼睛被逐渐放弃使用。

如此一来,视力不好的那只眼睛,就会出现度数增加快、视力下降快的现象!

视力相对好的那只眼睛就不得不承担起大部分的用眼任务,容易造成视疲劳,进而引起近视等多种视力问题。

如果没有及时干预,视差越来越大,斜视会找上门来。

危害4:可导致单眼弱视

当孩子两眼屈光参差时,屈光度数小的眼睛看东西会清楚一些,屈光度数大的眼睛则看不清楚。

此时,大脑无法把两个清晰度不同的物像融合为一,就会命令屈光度数小的眼睛工作,而抑制屈光度数大的那只眼睛。

时间一长,屈光度数大的那只眼睛就会发展为弱视眼。

有研究发现,近40%的弱视患儿是因为屈光参差引起的。

儿童的屈光度数未稳定,视功能未发育完全。如果屈光参差得不到有效矫正,不但引起弱视,还可能破坏双眼视功能。

危害5:可导致单眼外斜视

屈光参差的孩子,常合并有斜视——两眼无法同时注视目标,一眼注视而另一眼偏离。

视力较差的那只眼的视觉发育就会受到抑制,久而久之就可能发展成外斜视。

不仅影响双眼视功能及其发育,还会影响容貌,造成儿童心理自卑感。

危害6:影响立体视

因为立体视力需要双眼视力都好,精细动作、登山、看3D电影都会受到影响。

单眼近视怎么办?如何处理?单眼近视也要戴眼镜吗?

发现孩子出现单眼近视,一定要及时干预!

否则,当双眼视差超过度时,近视眼镜就戴不上了,后续矫治也会费时费力。

最常用的矫正方法: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或进行近视手术。

对青少年来说,佩戴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非常有效。

根据不同年龄,措施如下:

1、12岁以下——应尽早全矫,巩固双眼视力,防止斜视和弱视的出现和发展。部分儿童需要进行遮盖及视觉训练,以减缓或消除对差眼的抑制作用;

2、成人——双眼单视的可全部矫正;

3、有视疲劳的青年人——全部矫正;

4、老年人——无视力疲劳可不予全部矫正。

5、做眼肌平衡检查。

6、当双眼度数差距大于度以上时,双眼融像能力接近极限,戴镜出现眩晕、复视等不舒服的情况,大多数人都无法耐受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的效果要优于框架眼镜。

王医生温馨提示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需要注意下面两点:

1.视近物体时,不要偏头看

很多人看手机或者是看书时,侧在一边看,就可能导致单眼近视。

要想预防单眼近视,看近物的时候不要偏头看,而要用两眼同时聚光在一个焦点上一起看。

2、采用正确的握笔姿势

当孩子握笔姿势不正确时,因为看不到笔头,就会歪头书写,很容易形成单侧用眼习惯。

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可避免单眼近视。

错误的握笔姿势

正确的握笔姿势

近视防控·视光科普·门诊预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