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著《荀子》说:“公生明,偏生暗,端悫(què)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为人处世,作风决定作为,企业如是。企业作风,华为堪称表率。华为的三大作风,不仅被华为人引以为傲,也为众多企业家一致推崇,它分别是:实际联系理论、密切联系客户、坚持自我批判。
实际联系理论
这个要从《清教徒的礼物》的一个故事讲起。
说是20世纪80年代前的美国企业中,发现了蛇,马上会有人把蛇杀死。但后来发现蛇,则是层层汇报,到了上面还要赶紧成立一个屠蛇委员会,屠蛇委员会还不够,还要成立屠蛇顾问委员会,最后看似大家都在敬业地为流程负责,但直接造成了蛇有了儿子,有了孙子,蛇子蛇孙遍地蔓延的破坏性局面。
这个故事其实说的是大企业病:实际脱离理论,理论也不指导实际,理论与实际断层了。
这也是华为内部常讲的一个故事,目的是让各业务线警惕实际脱离理论。为了进一步规避这个问题,华为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班长的战争”。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现在已经改成“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争”,意思是权力下放,保持组织末端的灵活反应。
班长的战争指的是缩小作战单位,减少决策人,避免“大规模人员作战很笨重”的劣势,让组织更轻,更灵活。
他们都是华为“实际联系理论”作风的表现,但还有一个特别值得一提,就是企业管理变革。
在企业管理变革中,华为还独创了一套“实际联系理论”的方法论——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以此向优秀学习,向先进学习。
僵化是依样画葫芦,让流程先跑起来,优化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持续改善,固化是在跑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学习并内化的过程。
这个可以从年说起,当时,华为开始系统地引入世界级管理咨询公司的管理经验。但和其他公司不同,华为特别强调要防止东方人好于幻想的习惯、坚持僵化和机械地学习、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
为何僵化?任正非的答案很简单。这些企业已经活了很长时间,他们走过的路被证明是一条企业生存之路,这就是我们先僵化和机械引入国际化系统的唯一理由。
如何优化?答案也很简单。首先知其然、还必须知其所以然,绝不简单机械地引进片面、支离破碎的东西;然后在实践中全面、充分、真实地理解先进管理思想和具体运作方法;最后当引进的管理系统规范运行,再创新超越。
比如IBM的一些管理思想,任正非说,华为用了7-8年时间听IBM顾问怎么说,当时华为还有很多人耍小聪明,一知半解就提些意见,任正非听到后,直接把他们赶出了变革管理小组,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是这样的,先学习西方,当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规范了,公司成熟稳定之后,华为再打破西方的体系,进行创新。
密切联系客户
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造成2万多人死亡或失踪,近50万人被迫撤离。地震还引发巨大海啸,对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宫城县、福岛县等地造成毁灭性破坏。
在地震中,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4号机组融化,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空中,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各国纷纷派出飞机撤离本国公民。
当时,华为的一些竞争对手选择向南撤离到大阪,远离辐射的威胁。更有公司包机将雇员及其家人撤到香港。
但华为呢?3月15日晚上,华为日本代表处的每位员工都收到了总公司的一封英文信,其中详细说明了华为将与客户保持一致并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履行社会责任,留在日本,支援灾区。
员工留下来不说,高层还逆行前往。当时的华为董事会副主席,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第一时间从香港乘飞机飞往日本,在她的带领下华为在两周内就恢复了个基站,这些基站成为日本灾区重要的通讯生命线。
恢复过程非常艰辛,在经过距离核电站约50公里的一个小镇时,团队的盖格计数器发出了警报,显示辐射水平是东京的20倍,不仅如此,一路还有余震威胁。
这是典型,却非个例,在华为充满了这样的故事,比如在战火纷飞的地方,员工坚守一线,晚上枕着枪声入眠,醒来窗户多了几个弹孔。
我们只在新闻中看见的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阿富汗战争……但华为人,却在那里坚守,维护设备。
我们只在纪录片中看见极端之地,世界上最寒冷的南极和北极、海拔最高的珠峰、最蛮荒的地区......但华为人却无时无刻,不有人在那里跋涉。
而且这些很多都是年轻人,才刚毕业不久,他们有少经世事的少年,还有青春芳华的姑娘。
是这些人不怕死吗?不是华为人不怕死,也不是华为人喜欢受虐,更绝非因为一些补贴,而是深深融入每个员工心中的作风:密切联系客户。
坚持自我批判
任正非在年的《从泥坑里爬起来的人就是圣人》里说道:“只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人,才有广阔的胸怀;只有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公司,才有光明的未来。自我批判让我们走到了今天;我们还能向前走多远,取决于我们还能继续坚持自我批判多久。”
从“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到“从泥坑里爬出来的是圣人”,从“集体大辞职”到“呆死料大会”、“零起飞奖”,再到“凡是不能自我批判的干部原则上不能提拔”等风靡商界的管理思想来看,自我批判已经成为华为进步的核心动力。
那么,如何认识华为的自我批判?至少可以,从以下三点加以认识。
首先,它是一把手亲身作则。
任正非也是自我批判的践行者,而且他对自己的批判比对别人更狠,也更彻底。比如年,因为部分经营单位发生了经营质量事故和业务造假行为,华为对主要责任领导作出问责:“任正非罚款万,郭平罚款50万,徐直军罚款50万,胡厚崑罚款50万,李杰罚款50万。”
其次,它形式丰富多彩。
比如:自我批判大会,民主生活会,基于事件的自我批判,基于文章的自我批判,基于标杆学习的自我批判,《华为人》报、《管理优化》报和心声社区等自我批判的支撑平台等等。形式多,是因为贯彻广和执行彻底。
最后,它理论清晰,条理分明。
华为自我批判有三个对象:思想的自我批判,组织的自我批判,行为的自我批判。华为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个艰苦奋斗指的就是思想;组织的自我批判,则旨在消除组织惰性、强化组织能力、提升组织效率;而行为的自我批判,目的则是协调行为、激发潜力、持续赋能。同理,理论清晰,条理分明,说明贯彻系统和执行全面。
这就是华为的三大作风,实际联系理论、密切联系客户、坚持自我批判。其中,自我批判是对内,密切联系客户是对外,而实际联系理论,则是企业处理一切事务的指导思想。
如果将其比喻为一把剑,那么密切联系客户是剑尖,自我批判是剑身,实际联系理论则是剑柄,三者协同并作,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