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原因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越过山川和日月,你才能真正看得懂日本人 [复制链接]

1#

如果你去过日本,不管是旅游,出差,还是在日本机场转个机,甚至只是坐过日本航空的飞机,基本上大家都对日本有非常好的印象。

整洁,有秩序,有礼貌,服务到位,产品精益求精。

几年前国人曾经疯抢的日本马桶盖,日本电器就可见一斑了。

撇开历史的家国情仇,我们一直从日本人身上看到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匠人精神,集体主义,敬业,诚信,韧性,勤俭,服务意识等等。

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的60~90年代,日本政府调整经济策略,重视教育,以及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经济实现腾飞。

也正值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邻国这些成功发绩的先例我们也正好可以借鉴,著名的丰田管理模式就在中国的生产企业中遍地开花。

仅靠按照以上罗列的这些优点,好像日本经济持续腾飞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啊?

可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日本经济可以说是丢失了的30年。

日本历史学家半藤一利曾经回顾日本近现代史,有一个著名的假说:40年轮回。

说的是从明治维新开始后的40年里,日本大踏步前进,建设成为近现代国家。

随后的40年,包括二战,日本走向了自我毁灭的过程。

上文提到60~90年代,是日本经济的第3个40年,实现了经济腾飞。

按半藤先生的假设,现在所经历的经济停滞还将继续,直到这一次的40年轮回结束,估计到年才开始有转机。

过去经济增长缓慢的30年里,有日本房产泡沫,有人口老龄化,有美元汇率,有中国的崛起,有世界政治关系的变化。

~年的GDP增速,平均为1.24%。

林林总总的原因里,拨开云雾,我们只看看日本人本身特有的一个问题。

日本的地理位置,处于北美、太平洋、菲律宾、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处,以地理的板块理论来讲,就是地壳非常不稳定。

日本国内有多条火山带,作为海洋岛国,台风每年也要光顾好几次。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这些天灾一直就没离开过日本。

日本森林覆盖率达66%,对比数字,我国是22%。

日本人从来就是与大自然共生存,丰富的森林资源,漫长的海岸线,美丽的山川河流,四季分明的变化。

日本人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观念造就了独特的日本文化。

日本第一部文学作品叫《古事记》,相当于我国初唐年代的书籍,里面记载了日本的历代神明有百万个,言下之意,多!因为日本人相信万物皆由神创造,万物中存在着各自的神明。

我们在电视、电影、动漫中,经常出现神社,寺庙的影子,甚至一块石头,一棵树,一个物件,都是他们膜拜的神明。

对大自然的崇拜,形成日本特有的文学形式“俳句”。

我知道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

故乡啊,挨着碰着,都是带刺的花。

唯我在此,唯我在此,雪落下。——小林一茶

古池塘,青蛙跳入水中央,一声响。——松尾芭蕉

山茶花呀,落了一朵,落了两朵。——正冈子规

在正式的日语信函中,开篇一定要从季节性的问候开始,比如新春的时候有「新春の候」;夏季的时候用「酷暑の候」;年底的时候写「歲末の候」等等。

日本的禅文化,它不是宗教,虽然来源于唐朝的佛学,但它又没有文字、语言、图画或者经典传说。

你翻很多书,听日本人讲,但是就是搞不清楚他们到底要说的到底是什么境界,是什么精神。

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一个核心,自然崇拜,自然就是美,自然就是哲理,自然就是境界。

地震对于日本人来讲,就像天要下雨一样的习以为常。

面对地震,日本人大抵不会惊慌失措,他们有秩序地疏散,听听广播知道震中在哪个位置就好了,低声地传播着这些消息。

住在乡下的居民,至今仍然相信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地震来了,躲进山里,山神会给予庇佑。

至于失去亲人,朋友,家园,没有居所,没有粮食,面对断瓦残垣和满目疮痍,你能怎么办呢?

大自然是威力无边的,它要发威肆虐的时候,人类是渺小如蝼蚁,只能在大自然平静了之后,埋头苦干,重建家园。

经年累月的传统思想在一代一代人中传承,以至于造就了日本人面对问题时表现出来出奇的冷静和沉默。

他们习惯了默默地承受,这就是事物发展到此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他们相信每个人做好自己本份的工作,就是最好的方式。

换句话说,永远都是循规蹈矩。

那万一没有先例,怎么办?

今年1月份的“钻石公主号”游轮发生的新冠肺炎感染事件,就可以一览日本人的思维方式。

日本NHK电视台采访了50多名事件亲历者,包括乘客、船员、医生、厚生劳动省官员,完成了纪录片《邮轮调查报告》。

1月20日,“钻石公主号“从横滨港出发。

2月1日,一名已经在香港下了船的乘客确诊了新冠肺炎。

这时候新冠的杀伤力在中国是谈之色变,可以说已经是有例可循了。

但是拖到2月3日,“钻石公主号“的船长才通过广播告知了船上的乘客有确诊的事件,纸也包不住火麻。

但是船上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所有的娱乐、餐饮、舞会照常进行。

船员解释是:“乘客们都已经付过钱的,很难下决定停止这些服务。“

紧接着第二件让事态变得糟糕的事情。

当船上的确诊人数攀升,医院接收有困难的时候,日本政府官员就要讨论转送病人的优先性问题。

因为有些人已经出现重症,但是核酸检测还没有轮上,而有些人确诊了,但症状很轻微或者无症状。

没有先例,这样的讨论一直都没有结果,以至于延误了不少人的治疗时机。

船上隔离的人员,依旧由船员负责提供食物和必须品。

也是因为没有先例该谁来负责,而船员本来就是服务人员,最终,船上名船员感染,更可悲的是,他们同时成为新冠病毒的传播者。

到3月1日,“钻石公主号“上的所有人员终于得以离船。

厚生省的劳动大臣加藤对整件事是这样评价的:“我认为大家还是相当努力了。”

从事件的开始,日本政府的反映速度,措施,协作性就饱受各国的批评为“人祸”,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导也显示出不满。

2月21日,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在记者会上这样回应:“包括构建国际合作体制在内,应在事态告一段落后展开讨论,何种应对举措最为理想”。

由此到终,无论是船长,船员,医务人员,日本政府,一概都是按照既有的工作守则做事情,要怪只能怪这是个新鲜事,无章可循,以谨小慎微出名的日本人,需要时间讨论出最好的方案才能执行。

年8月30日的下午,在日本东京夏普公司里,郭台铭就对着日本人吼过:“你们日本人,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决定一件事?”

年创立的夏普公司,在年的时候出现巨亏,当年还不得不把东京总部的大楼都卖掉,虽然原计划是在这里举行周年庆的。

郭台铭提出收购夏普,而日本方面则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开会、研究、讨论。反反复复,历时4年,这个收购案才完成。

参观过日本的生产企业,所有的生产流程都编写、执行得非常到位,工作人员可以倒背如流地解释给我们听。

有一次,我们同行的人员提出了一个“如果”的问题,一下就把对方给懵住了,赶紧派人去核实一遍有没有这样的解决方案。

当得知没有章程时,对方提出如果我们真对这个问题需要结果的话,请我们书面提交,他们会跟进处理。

后面得知,同事果真发了邮件,然而,多次得到“尚在研究中”的回复。

说白了,日本人的顺从自然,敬畏自然,发展到谨小慎微,按部就班,到我们觉得负面的官僚,推诿塞责,其实就是日本文化本身的演变过程。

明白了这个根源,当现在再去翻看日本的历史事件,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闻,对日本人的反应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说,越过山川和日月,你才能真正看得懂日本人。

*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